一個年僅31歲的交易員如何構建了龐大的“黑客帝國”,將老牌歐洲銀行法興銀行拖入巨虧深淵?
杰羅姆·科維爾,這個通過虛構期貨交易、隱匿天量投機頭寸的“魔鬼交易員”留下許多待解之謎。
偷天陷阱
一家中資銀行的市場風險主管說,“我想目前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這一切究竟是怎么發生的?”一周前,他見到了法國興業銀行中國區的管理團隊。
這家有著150年歷史的老牌歐洲銀行在2008年1月曝出巨額交易欺詐丑聞。一個名叫杰羅姆·科維爾的歐洲股指期貨交易員在兩年時間里偽造了500億歐元的期貨交易,給法興銀行帶來49億歐元的損失。東窗事發后,為了穩住市場信心,法興在開展調查的同時,啟動了在世界各地的“緊急溝通機制”,一一拜訪客戶。
這樣一個“偷天陷阱”究竟是如何挖掘的呢?
2000年,23歲的杰羅姆進入法興。隨后5年,他一直在銀行內部不同的中臺部門工作。所謂“中臺部門”就是管理交易員的機構,這個工作機會讓他得以深入了解法興集團內部處理和風險控制的程序以及步驟。2005年,他成為銀行風險套利部門的交易員。從此,杰羅姆像螞蟻一樣,開始構筑他的“期貨投機帝國”。
在套利操作中,杰羅姆先是建立一個投資組合A,包羅主要針對歐洲主要股票市場指數變化為基準的金融工具,例如德國DAX指數、英國FTSE指數等。到2008年1月,此類期貨交易的賬面金額高達500億歐元。
以杰羅姆的資歷,他根本無法得到如此巨大的交易授權。然而,杰羅姆虛構了另一個投資組合B。從表面上看,A、B相互對沖。“這樣,體現出來的風險僅僅是非常低的余值風險,憑借這種方法,他隱藏了數額巨大的投機性頭寸。”法興集團相關負責人說,在中臺5年的工作經驗被杰羅姆派上了用場。“他利用自己在操作控制系統上積累的知識,躲避了控制系統的檢查。”而這些控制系統正是用于審核交易員所完成的操作行為的真實性和有關特性。
如果不是2008年1月18日,一筆涉及300億歐元德國股指期貨交易(Germany’s Dax index)引起了集團管理人員的警覺,杰羅姆現在也許還在挖掘這個“偷天陷阱”。在這筆交易中,他的同事發現,交易對手巴德爾銀行(Baader Bank)只是一個規模中等的德國做市商,根本不可能從事數額如此巨大的交易。也正是在這一天,一個專門調查小組成立。1月26日,法興集團向公眾發布一份簡要的調查報告,49億歐元巨虧浮出水面,市場一片嘩然。
法興亞太區企業傳訊部總監田樂漢這樣形容杰羅姆:“他就像一個黑客侵入了法興的安全系統。”根據法興的調查,杰羅姆采取的手段包括盜用操作人員管理的IT系統權限,用于取消特定的交易行為;偽造虛假操作的數據。法興集團主席丹尼爾·布通這樣形容杰羅姆:“他是一個欺詐的天才。”
懸疑重重
這個“天才”究竟是如何逃過內控系統的法眼?曾經參與《巴林銀行倒閉真相經驗與教訓》一書翻譯的中國農業銀行內審處處長董文海說,法興案最讓他感興趣的地方是,內控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1995年巴林銀行因交易員里森違規交易造成22.1億新元虧損而最終倒閉。不過和里森相比,杰羅姆實在太普通了。當年里森的行政職務在巴林銀行新加坡期貨公司位居第三,身兼前臺首席交易員和后臺結算主管,權力非常大,公司幾乎無人能對其進行制約和監督。而杰羅姆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歐洲股指期貨交易員。因此,一些人懷疑這恐怕不是杰羅姆一個人的“黑客帝國”。
“是不是存在合謀呢?”董文海說,只要了解衍生品交易的人都會懷疑,這起交易僅靠一個交易員就能瞞天過海達兩年之久?而且,杰羅姆并不是一個明星交易員,他是怎么獲得這樣大的交易授權的?
被拘捕后,杰羅姆供認,他的主管對這些交易知情。杰羅姆的律師在辯護中稱,將杰羅姆的所作所為稱為欺詐是不合理的。“如果所有的人都對此知情,所謂的欺詐從何談起?事實上,他從事的交易旨在給銀行賺錢,自己并沒有從中牟取一分一厘。”
杰羅姆虛構巨額交易的目的究竟何在?里森當年搞垮巴林銀行的88888賬戶似乎能給我們一些思考的線索。88888賬戶有三個特征,頭寸數額一開始就很大,并且增長很快,事發時頭寸額大得驚人;其次,交易沒有對應頭寸的對沖,這使得巴林銀行即使在很小的市場波動下,也可能蒙受巨大損失;最后,88888賬戶設立的主要目的在于為巴林銀行集團其他賬戶創造虛假的盈利。在1995年的頭兩個月里,巴林證券(日本)有限公司的利潤因此被夸大了18億日元。因此,盡管巴林集團反復強調88888賬戶是一個未經他們授權的賬戶。但是,幾年來源源不斷為該賬戶提供保證金的做法,讓“不知情”的托辭在事后調查中無法站住腳。
杰羅姆的手筆和里森當年的88888賬戶有神似之處。在次貸危機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一些投資銀行家猜測,杰羅姆虛構的投資組合B是否和88888賬戶一樣,旨在制造利潤的泡沫?但是,法興的律師提供了另一種說法。Francois Martineau稱,杰羅姆在2008年進行的交易主要是為了掩蓋2007年賺的錢(約14億歐元)。2008年1月,法興投資銀行事業部的總監Jean-Marie Mustier和他的15個同事一起對杰羅姆進行了長達9小時的質詢。“也許他希望通過這些虛擬的交易把2007年賺的錢都賠進去。” Jean-Marie Mustier說,為此,杰羅姆延遲了14億歐元交易利潤的清算。各種說法撲朔迷離,但從事件本身來說,法興集團內控機制的缺陷成為置疑的焦點。
500億歐元的交易究竟是怎樣逃過監管雷達的?1995年里森案中虛構的88888賬戶,巨額保證金是調查焦點。巴林銀行倒閉后,如何嚴密監控交易員資金需求和賬面不符的問題成為巴林銀行倒閉的重大教訓,引起了全球金融界的反思。不過,杰羅姆巧妙地規避了這個問題,他虛構的交易往往不帶有任何包括現金流動、保證金追繳要求以及那些需要得到及時確認的操作行為。此外,為了規避相關審查,他確保每次虛假操作中使用另一個不同于他剛剛取消的交易中的金融工具。
盡管手段高明,此案仍然疑點重重。中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說,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投資組合A的頭寸高達500億歐元,難道銀行沒有止損機制嗎?此外,投資組合B虛構的交易為何能夠存在達一年多之久。“至少在年終決算的時候,應該可以查出賬面不符的問題吧?”曹遠征說。
法興集團有關負責人承認,杰羅姆高明的作案手段之所以得逞,的確是鉆了公司內控的空子。其中有兩大盲點讓這個“魔鬼交易員”得以瞞天過海。首先,銀行把監控點放在交易員的凈頭寸上,杰羅姆在投資組合A的交易賬面額盡管高達500億歐元,但是公司的監控系統并沒有對套利“單邊”交易的總頭寸進行限制,通過虛構投資組合B對沖A,凈頭寸很輕易地就躲過了監控雷達。其次,歐洲交易所提供的是匯總后的數據,而沒有細分到每一個交易員的交易頭寸數據。
對中國的啟示
對于中國金融界來說,法興事件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完善內控機制的思考,法興的危機處理手段以及業務多元化在危機中發揮的作用都值得借鑒。
事實上,法興作為衍生品市場的領頭羊,擁有非常嚴密的風險管理體系。2006年筆者曾赴巴黎考察該公司總部,環環相扣的內控體系讓人印象深刻。從組織架構上看,法興集團主要通過風險管理部、內審部和稽核部全盤管理各類風險。此外,直接向董事會匯報的審計委員會由4個人組成,其中3個獨立董事負責風險控制,至少2000多名員工擔當“內部警察”的角色。遺憾的是,天網恢恢仍然有漏。
中國銀行全球金融市場部譚雅玲說,“再完善的規則也要靠人去實施,在加強合作建設的同時一定要注重人的素質。”
大多數被采訪的金融界人士都認為,考慮到中國衍生品市場發展狀況,中國的“杰羅姆”和“里森”近幾年都不太可能出現。但一家中資銀行稽核部主管認為,杰羅姆和里森通過做假賬拆東墻補西墻,一賭到底的做法,和一些銀行違規經營、私設賬外賬的問題異曲同工。如果銀行內部的業務主管和監督部門不履行職責,再先進的風險控制系統和制度都將形同虛設。
在綜合經營提速的背景下,銀行管理人員是否具備相關金融知識也決定了風險管控能力的高低。一家外資銀行風險委員會成員說,“在進行風險管理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因為對一些金融工具和交易不了解,忽略了一些風險隱患。”正在加速推進綜合經營的中國銀行業無疑也將面臨這樣的考驗。
盡管遭受的損失遠遠大于巴林銀行,但法興的應急措施也許讓它免于巴林銀行的悲慘結局。曾經參與巴林銀行倒閉真相調查的新加坡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陳運瓊總結道,“1995年1月底雖然巴林銀行已經產生了巨大虧損,但只是最終虧損額的四分之一。如果1995年2月及時采取行動,巴林銀行集團可能避免倒閉。”
法興在1月18日發現杰羅姆交易欺詐苗頭后采取了系列措施,將損失降到最低。其中包括,在1月20日查明杰羅姆所有的持倉信息,并在隨后的三天里平倉違規交易。法興在操作中謹小慎微維護市場信心的做法也值得借鑒。措施包括,將平倉的交易量控制在10%以下;迅速成立專案調查小組,并引入外部審計,向外界公布調查進程,樹立公開、透明的形象,避免投資者出現恐慌;旋即啟動連帶優先認購股權資本充實方案,增資擴股籌資55億歐元。
當然,一切還需要靠數據說話。危機發生后,法興公布了未經審計的財務報表,在扣除次貸危機和杰羅姆因素后,集團凈利潤為9.47億歐元;法興還按計劃實施了對俄羅斯Rosbank多數股權的收購,力挽持續下泄的市場信心。多元化業務在危機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和巴林銀行單一的業務格局不同,法興業務涵蓋個人零售銀行、投資銀行以及資產管理相關服務。其中投資銀行是集團利潤主要來源。法興集團亞太區企業傳訊部總監田樂漢說,“盡管今年投資銀行出現了虧損,但其他業務部門的強勁增長彌補了這塊損失。”
“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對于主要靠“利差”盈利的中國銀行業來說,法興是一個活標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