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結果。制圖:楊大昕
“外國記者們不停地為我們歡呼,還豎起大拇指和我們一起大呼‘北京’!”奧運會志愿者姚帥說,這是她16天的志愿服務經歷中最激動的一刻。外國客人通過他們認識了中國和中國的年輕一代。
北京奧運會期間,到處可見的熱情洋溢、朝氣蓬勃的青年志愿者,讓國外媒體驚呼中國出現“鳥巢一代”。也有評論把充滿自信和進取精神的中國新生代運動員稱為“鳥巢一代”。也許是這個稱呼實在太形象、太精彩了,輿論開始關注這個新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到底誰算真正的“鳥巢一代”?“鳥巢一代”有什么特別?
截至今晚19時,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新浪網實施的在線調查(3006名網友參與)顯示:47.4%的人認為“所有受奧運會影響的年輕人都是鳥巢一代”,成為最具民意共識的選項。
民調肯定“鳥巢一代”的第一關鍵詞是“自信”
“鳥巢一代?這個稱呼真形象!”北京的室內設計師郭飴說,鳥巢是北京奧運會的標志。從開幕式上的驚艷亮相,到田徑比賽中一項項世界紀錄在那兒被刷新,再到閉幕式的快樂海洋,鳥巢征服了世界!而它獨特的造型和理念,也是中國高科技時代的標志。
2003年年底,東北姑娘郭飴來北京發展,就住在鳥巢工地附近。她說:“那時候鳥巢剛開始動工,來自祖國各地的工人在那里辛苦勞動,我一天天看著鳥巢長大。”這幾年,她也眼看著北京的綠地增加了,地鐵5號線、8號線、10號線開通了,首都機場擴建了,北京南站修好了……“北京的變化太大了!這些變化給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方便。”
“我們真是生逢其時,能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見證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24歲的山東省青島市某海運公司職員王珊珊認為,正是有了改革開放30年積累起來的經濟實力和體制保障,中國才能以國際一流水平的“鳥巢”承載這次規模超大的國際盛會。
當代中國年輕人為什么會被稱為“鳥巢一代”呢?網友們的理解是這樣的:
1.鳥巢是北京奧運會標志,而奧運會是當代青年的重要人生經歷(44.4%)。
2.奧運會展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當代青年是在改革開放中成長的一代(42.7%)。
3.奧運期間,當代中國青年向世界展示了他們的風采,他們熱情的笑臉和鳥巢都成了世界目光下的中國符號(41.5%)。
中新社評論員許曉青指出,“鳥巢”這一代中國人,出生于20世紀的80至90年代,他們中的很多人舉止優雅,通曉外語,能言善辯;他們面對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人群,沒有羞澀、膽怯,而是張開懷抱;他們對西方經驗與中國傳統,同樣抱著尊重和寬容的心態。
調查中,當問到鳥巢一代的關鍵詞是什么,“自信”以55.3%的支持率排在第一位,“和平、和解、和諧”以51.9%支持率緊隨其后,排在第三位的是“開放”(49.8%)。
接下來,還有九大特質均得到1/3以上網友的確認:理性愛國(48.4%),友善(44.4%),有夢想(44.1%),敢于競爭(41.8%),奉獻精神(38.6%),快樂(38.1%),平等交流(35.0%),責任心強(34.6%),崇尚參與(34.0%)。
世界將會興起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國夢”
“奧運會的每一天,都帶給我歡樂、自豪和希望。”25歲的牙科醫生鄭成龍說,他為中國贏得的每一塊金牌喝彩,但是奧運會上值得尊敬的絕不僅僅是金牌。讓他最感動的是,現場的觀眾也和他一樣,對失敗者、“海外兵團”,甚至比賽場上的對手,只要他們拼搏了,都會為之喝彩鼓勁兒。
“我們向世界展示了中國人的風采”,在鄭成龍看來,這是奧林匹克的精神所在—追求公平公正,重在勇敢參與。他說,今后他會把這樣的意識帶到生活和工作中。
調查顯示,71.4%網友認為北京奧運會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其中,44.3%的網友表示要讓世界更多了解和認識中國,27.2%的網友表示會以奧林匹克的公平公正意識參與各種社會生活。
“志愿者所做的都是小事,但是我告訴自己我就代表中國,我要認真做好每一件事!”作為一名奧運會住宿部志愿者,姚帥服務的是居住在北京友誼賓館的各國媒體記者。每天,她的工作是協調外國客人出行用車,幫助客人尋找丟失的背包,帶身體不適的客人去醫院……
北京奧運會上,共有170萬志愿者在從事各種志愿服務工作。外國客人感受到了他們的自信和樂觀,也通過他們了解了一個真實的中國、發展的中國和友善的中國。
一向對中國抱有成見的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也忍不住驚呼:“北京的青年志愿者親切而不卑不亢,和日本的大學生不同,他們對國家前途明顯充滿了希望,他們讓人感到青春的躍動,真是了不起啊!”
本次民調顯示,26.3%的網友相信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改變世界對中國的認識,23.0%的人表示會從身邊小事做起為中國加油。
“北京奧運會不僅為世界了解中國提供了機會,也為我們提供了和世界接軌的契機。”郭飴說,就像北京奧運會的金牌“金鑲玉”一樣,一面是西方的勝利女神像,一面嵌入中國傳統的玉璧,二者的完美結合恰好象征著金玉良緣、中西合璧。
據了解,北京奧組委和文化部在奧運期間聯合舉辦了400多場演出、200多種展覽:一個個祥云小屋,成為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一件件非物質文化遺產樣品、一個個傳統工藝的演示,敘說著一個個精彩的“中國故事”;從中國印到福娃,“中國元素”遍及奧運會場內外。
有網友留言說,老外起中文名字,學說中國話,奧運會掀起的“中國風”,不僅席卷了奧運村,更吹向了全世界。同時,國人對傳統文化也開始了一個重新認識和發揚的過程。調查中,39.3%的網友表示中國文化需要傳承也需要對外交流,有20.6%的網友認為世界將會興起一個前所未有的“中國夢”。(記者 王聰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