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 重典治亂,我們可以借鑒他國做法,對被境外處罰或曝光的旅客,采用限制發放護照、將其列入“黑名單”、進行罰款等手段,進行懲戒。
昨天,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就“公民出境文明旅游與國家形象提升”接受記者專訪。據戴斌透露,10月1日,我國首部《旅游法》將正式實施,其中對“文明旅游”專門做了相關約定。
埃及3500年前的文物被刻上漢字“丁錦昊到此一游”之一波未平,“大陸游客把盧浮宮外的水池當成洗腳池”的一波又起,中國游客文明素質問題漣漪陣陣。境外游尚且如此,國內游更加無忌,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上洗手間不沖水、亂丟垃圾、隨地吐痰、不顧場合吸煙、隨意插隊、亂摸文物、吃飯時大聲說話、不尊重當地風俗……諸如此類,習以為常。
2012年,我國出境旅游人數超過8300萬人次;2013年前5個月,出境旅游超過3700萬人次。一個“丁錦昊”相對于每年數千萬出境游的中國游客來說,只是幾千萬分之一,但就這幾千萬分之一的游客素質出了問題,垃圾了整個中國游客形象,攀上世界“最差游客”榜。可見,每一位游客都是一張“國家名片”,在境外的一舉一動,都事關整體形象,不可不慎。
一個人的問題好解決,整體素質提高就不那么容易了。中國游客文明素質問題并非今日始,專項治理也時見行動:2006年8月,國家旅游局啟動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質三年行動計劃;2011年,國家旅游局發布了兩份游客行為規范——《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出國﹙境﹚旅游文明指南》。然而,與多年前相比,旅游陋習并未有太大改觀。將“文明旅游”寫入《旅游法》,立法初衷是良好的,但是立法容易執法難,憑一句與大多數景區旅游提示并無二致的“遵守旅游文明行為規范”,期望值不高。
十幾年前,韓國人出境旅游人數開始增加時,也給外國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韓國媒體稱這些人是“丑陋的韓國人”。因此,韓國的《護照法》規定,對于那些在國外旅行期間,違反當地法律從而損害韓國形象的人,政府將在一定期限內拒絕發放護照,最高期限可達3年。這就是實實在在的硬約束,只有看得見、摸得著的懲罰性措施,才能更有效警醒那些不把游客文明當一回事的游客。重典治亂,我們也可以借鑒這種做法,對被境外處罰或曝光的旅客,采用限制發放護照、將其列入“黑名單”、進行罰款等手段,進行懲戒。
游客之外,旅行社亦當為“文明旅游”擔當部分責任。一些旅行社為了省事,并未向參團游客詳細解釋旅游目的地的基本情況,譬如風俗習慣、相關法律等等,以及文明旅游注意事項。一些導游囿于情面,面對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未能及時提醒和有效制止,而是采取放任態度。因此,對導游、旅行社也應該有相應的硬約束。對失職的導游、旅行社進行具體的、嚴肅的問責。
再往縱深追究,下一個被提及的就是景區。不久前,有媒體曝光,一些游客為了逃票,徒手攀爬進入西安古城墻。游客固然不文明,可景區門票高價,是否也有責任?古人留下來的遺產,被圈了起來高價賣,不厚道的“門票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游客逃票的不文明行為。如果景區門票價格再低一點,硬件再完善一些,服務再周到一些,游客也會更文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