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國內發展和協調,推進“一帶一路”經貿合作
當前,國內掀起了實施“一帶一路”倡議構想的熱潮,甚至出現一些盲目的發展態勢。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構想,需要中國與“一帶一路”經濟體共同建設和推進,特別是經濟貿易合作。最主要的是,加強中國國內經濟發展和協調,提升自身能力建設。
1.加強國內經濟發展的便利化、市場化、一體化建設。
國內經濟貿易的發展,無論是投資、貿易還是創新、合作等,需要良好的營商環境,包括便利性、透明性、成本低等。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自2004年起持續數年進行營商環境調查和分析,包括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少數者投資、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破產清理等領域。2015年對全球189個經濟體進行調查和排名,中國位居第90位,比上年提高了3位,接受調查的地方是上海和北京。無論是上海還是北京,2015年中國排名相對落后的是開辦企業(全球排名第128位,比2014年上升23位)、辦理施工許可(全球排名第179位,比2014年上升2位)、獲得電力(全球排名第124位,比2014年下降3位)、保護少數者投資(全球排名第132位,比2014年下降9位)、納稅(全球排名第120位,比2014年上升7位)。因此,中國各地區需要下大力氣改善投資環境,建立穩定的、透明的、便捷的經濟貿易制度,包括政策措施的穩定性、持續性,不能因為經濟不景氣(特別是面臨金融危機的沖擊),就實施各種便利措施(不管是否合理),一旦經濟形勢好轉了,就舊態復萌,恢復原有的各種不便利措施。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國內經濟發展的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盡管如此,世界貿易組織主要成員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至今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并在國際貿易救濟措施中使用非市場經濟地位對待中國政府和企業。中國各地區與“一帶一路”的經濟體進行貿易和投資,以及雙邊、區域合作都離不開市場機制,特別是現行的國際規則和國際慣例,使用同一種的商業行為規范,維護健康、公平的市場競爭秩序,這樣才有助于推進中國各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增強人們的社會福利水平。
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構想,中國各地區需要提高自身的一體化發展水平,從而與“一帶一路”的經濟體共同發展與共同成長。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落后地區難以引領比它發達、先進經濟體的發展。因此,中國各地區的一體化發展十分重要,不僅重視本省、市、自治區內部的一體化發展水平,也要與周邊的地區一體化發展水平相協調。中國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環渤海地區等引領了全國的一體化發展水平和方向,也將進一步推動“一帶一路”經濟體的市場相互融合水平和一體化發展水平,包括經濟發展一體化、社會發展一體化、生活水平一體化、生態環境一體化四個方面。
2.加強“一帶一路”經濟體共同建設的戰略布局。
“一帶一路”的經濟體是多元化的、差異巨大的,共同建設“一帶一路”面臨艱巨的任務。從收入水平來看,“一帶一路”的經濟體既有少數高收入的國家,也有中低等收入水平的國家,甚至世界最不發達國家;從資源稟賦來看,“一帶一路”經濟體有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豐富,有的資源相當貧瘠;從社會發展來看,有些經濟體的社會局勢十分穩定,有些經濟體的社會動蕩不安,局勢變化多端。
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構想就要進行創新,利用雙邊、區域、多邊的合作機制,進行戰略布局,健康地、有序地開展共同建設,維護良好的秩序,分類實施和共同推進“一帶一路”經濟體間的經貿合作,將一些合作機制進行轉型升級。例如,除了國際安全合作外,上合組織可加強經濟貿易領域的緊密合作。中國與“一帶一路”經濟體進行充分交流和溝通,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在不同的領域加強戰略合作。中國與一些經濟體建設成為利益共同體,相互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和增強區域的凝聚力;與一些經濟體建設成為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和協調處理全球的公共問題;與一些經濟體建設成為責任共同體,共同承擔區域發展的責任,多種方式共同支持和促進最不發達經濟體的發展。(作者:胡江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