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如何調控城市人口規模
盡管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目前人口是否“超載”有不同看法,但人口規模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合理調控人口規模需要標本兼治,卻是專家學者的共識。
“北京人口問題與其說是人口規模問題,不如說是人口空間分布問題。” 首都經貿大學城市學院教授張強表示。
建設新城市是各國首都應對大城市發展困境的普遍做法。《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年—2020年)》中,規劃了建設包括順義、通州、亦莊等重點新城在內的11座新城,以疏解中心城市人口和功能,集聚新的產業,帶動新的重點區域發展。
然而,由于中心城功能不斷加強,新城的作用并沒有完全達到預期。
一個例子是,沿著北京市軌道交通向外蔓延的多是住宅樓盤,而不是就業場所。用這樣的方式疏散人口,國際上并無多少成功經驗。
例如,二戰結束后,倫敦通過實施大倫敦計劃,將市區的就業功能向外圍新城疏散,成功帶動了人口疏散,推動了區域平衡發展,緩解了市區的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
記者了解到,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主持編制的《京津冀北地區城鄉空間發展規劃研究二期報告》,正是希望收到這種功效。
楊開忠認為,應抓住國家規劃和建設京津冀都市圈的戰略機遇,通過產業、技術、人才輸出,積極誘導北京人口向以天津濱海新區為龍頭,以河北曹妃甸、黃華港為兩翼的沿海產業帶轉移,并以廊坊、香河、三河、燕郊、涿州、固安等為重點,積極促進以“住在界外、工作界內”為特色的沿邊界人口經濟帶形成和發展。
“分散北京主功能區的作用,加快衛星城建設,特別是衛星城生產生活功能的配套建設,是解決北京市人口過度聚集的治本措施。”姜向群表示,現在和未來北京市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的措施,既需要人口調整,更需要產業結構、資源環境的調整和科學規劃城市發展空間布局。
記者注意到,在北京市“十二五”規劃中,集中力量打造“業城均衡”的綜合新城,也成為未來五年的工作重點。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議中也提出,要“科學規劃城市群內各城市功能定位和產業布局,緩解特大城市中心城區壓力”。
從長遠看,解決城市人口容量問題的關鍵或許并非人口數量本身。加快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通過北京、上海等地優質資源的轉移帶動各地均衡發展,再讓這些城市人口相對“變小”的同時讓外地城市“機會”變大,是長遠之路。
“什么時候地區發展的不平衡得到有效解決,那也北上廣這幾個大城市人口壓力解除的一天。”趙磊說。(李金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