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全國老齡辦前不久在北京發布《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報告。報告顯示,2010年末,我國城鄉共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約3300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9%。
據了解,民政部、全國老齡辦早在2007年就啟動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修訂工作,已形成修訂草案稿,目前正在對草案稿作進一步修改。
“修訂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應重點關注失能老人。”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劉曉兵博士近日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完全失能老年人約有1080萬
失能老人是指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必須依靠他人照料的老年人。按照國際通行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中“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和洗澡”六項指標,一到兩項“做不了”的,定義為“輕度失能”;三到四項“做不了”的定義為“中度失能”;五到六項“做不了”的定義為“重度失能”。
“伴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高齡化的不斷發展,我國失能老年人的規模不斷擴大。”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張愷悌近日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2010年,全國老齡辦和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開展了全國失能老年人狀況專題研究。根據調查預測,2010年末全國城鄉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約3300萬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萬人,占總體老年人口的6.23%。在完全失能老年人中,84.3%的為輕度失能,中度和重度失能的比例分別為5.1%和10.6%。
張愷悌預測,到2015年,我國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將達4000萬人,比2010年增加700萬人,將占總體老年人口的19.5%。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將達1240萬人左右。
“失能老年人特別是完全失能老年人,日常生活必須有人照料。”張愷悌說,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勞動力的遷移,家庭規模的小型化,尤其是計劃生育政策不斷深入貫徹實施,使得建立在多子女條件下的傳統家庭照料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要求。
近半養老機構不收失能老人
前不久,剛從北京一家敬老院被子女接回家住一個月的王靜老人,打電話給敬老院想再回去。讓她沒想到的是,曾經悉心照料她兩年之久的敬老院,卻告訴她,因床位緊張她暫時不能回去。
當前,“一床難求”和空置率較高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現象,出現在一些城市的公辦和民營養老機構中。一方面,公辦養老機構床位緊張,排隊等床現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一些相對高端的民營養老公寓卻遭受冷落,入住率偏低。
據了解,民營養老機構入住率不高的原因在于,其地理位置往往在郊區,交通、醫療配套不足。北京許多民營老年公寓的入住率僅為60%,甚至有些養老公寓的入住率僅為30%左右。
張愷悌介紹,城市完全失能老年人中,有照料需求的占77.1%;農村完全失能老人中,有照料需求的占61.8 %。
另據《2009年民政事業統計報告》顯示,全國老年人的收養機構有將近4萬家,總床位數為266.2萬張左右,實際收養老年人的人數為210.9萬,其中收養的失能老年人規模約在24萬人至35萬人之間,只占全部收養老年人數的17%。
根據民政部的相關數據,按照國際上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養老床位50張測算,全國老年人約需養老床位800萬張,這與目前的實際床位相比缺口較大。
張愷悌介紹,在養老機構中,配備有醫療室的機構不足六成,配備康復理療室的機構不足兩成。有22.3%的養老機構既沒有單獨的醫療室,也沒有專業醫護人員;農村這種情況更為嚴重,西部農村的養老機構超過60%缺少專業醫護人員。在醫生的配備上,有超過五成的養老機構是空白。
“在養老機構收住對象的定位上,近一半的機構表示只接收自理老人或以接收自理老人為主,不收住失能老人。”張愷悌說。
立法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解決失能老年人特別是完全失能老年人的長期照護問題,不僅是老年人個人和家庭的迫切需要,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張愷悌說,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法律層面更全面、更系統、更深入地推動養老服務業的發展。
他認為,面對失能老年人的快速增長,現有的法律法規政策、特別是相關配套的實施辦法、地方性法規嚴重不足,養老服務業的法制建設亟待加強。
“要通過修改或細化法律規定,在土地、資金資助、稅收減免、水電氣收費等方面實行一系列優惠扶持政策,扶持和激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張愷悌強調,失能老年人照料等為老服務總體上看屬于社會公共服務范疇,具有社會福利和公益屬性。
張愷悌強調,長期照護服務體系的建立需要有失能老年人經濟支付能力的支撐,因此應當通過立法建立健全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我國應從現在開始加緊研究和探索強制性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并在沿海發達地區或一線城市先行試點。”張愷悌提出,也可以先從商業保險起步,待成熟后再逐步向社會保險轉型,使之成為社會保險的一個重要險種。
劉曉兵認為,老年人權益保障問題既要有普遍性,又要有特殊性。所謂普遍性,就是老年人的權益保障要公平、一致和權利平等;所謂特殊性,就是老年人與老年人之間是有差別的,這個差別在我國尤其大。城市老年人與農村老年人、享受退休待遇的老年人和不享受退休待遇的老年人之間,有時候差別非常大,這是我國二元制的養老體制所造成的。
“對于失能老人,要在修改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時予以傾斜和重點關注。”劉曉兵說,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做法:一方面為失能老年人提供政府補貼,由其自主向社會購買日常護理服務;另一方面,由政府以政府采購的形式為失能老年人提供社區服務,并提供公共設備、設施和器具的支持。
劉曉兵舉例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社會保障法規定,要為65歲以上老年人以及殘疾老年人提供一定數額的貨幣補貼。2011年,加州政府為每位失能老年人提供的補貼為每月907.5美元,為每對失能老年人夫妻提供的補貼為每月1225.83美元。
“目前我國在財力方面已具備條件,應以立法的形式確保地方政府為失能老年人提供一定的貨幣補貼。”劉曉兵說,這是政府應該做而且能夠做好的事情。
本報記者陳麗平
本報見習記者李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