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中國半數老人“空巢”生活 心靈孤獨導致性格偏執

2012年02月04日09:29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空巢老人 1986年 老年抑郁癥 軀體疾病 楊老漢 大陸 心理 性格 跟屁蟲 空心

1月18日,艾老漢坐在被告席上接受法院的審判。

春節快過完的時候,難免讓人心中惆悵。

與節前風風火火往家趕的時候不同,節一過,該散的就又要散了。

每到此時,很多人都會發現父母更像“跟屁蟲”了:你走到哪他們就跟到哪,巴不得一天到晚都“粘”在你身邊,哪怕就是看著你不說任何話。當你提出要去與朋友告別不回家吃飯時,話音未落,失落已寫在了老人的臉上。“早點回來”一定是他們唯一的要求和囑咐。

可是,不論惆悵與否,離別注定要到來,孤獨其實才是老人們下一年的伙伴。尤其是在我國一半的老人都處于“空巢”狀況的當下。

孤獨對老人有百害無一利,當物質問題已經解決以后,其危害更甚。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因為常年“空巢”,你的父母脾氣比以前倔了,跟他們講道理沒有那么容易了,他們對什么似乎都提不起興趣了……

如果有這樣的情況,請你多關注他們,長期的孤獨有可能已經傷害了他們的身體和心靈。因為下面的一個真實案件,正是因為孤獨“毒害”了老人的心靈,讓他做出了傷害別人其實也傷害自己的錯事。

——編者

突如其來的傷害

79歲獨居老人,將人砍傷,起因只是一條別人家的凳子……

如果不是艾老漢自己承認,很難想象諸多的沖突是發生在眼前這樣一位面容平靜的老人身上。

1月18日,北京市門頭溝區法院刑事審判席上,艾老漢雙手平放在兩腿上,腰桿筆直地坐在椅子上接受法院對他的審判。

檢察官和法官問什么,其聲音洪亮地回答,對所做的事情并不否認。

庭審近半小時,老人甚至沒有靠一下椅背。

出生于1932年6月18日的艾老漢,是門頭溝區一個煤礦的退休工人,老實本分,從來沒有做過違法犯罪的事。

當老人突然把街坊砍傷,他的家人和鄰居都被嚇了一大跳。

從檢察院查明的事實中,這個重傷案件特別簡單:

去年5月2日,艾老漢因被害人楊老漢未經主人同意想借凳子為由,沒讓老楊將凳子拿走。

三天后,艾老漢因此事再次與楊老漢發生口角,艾老漢將楊老漢頭部、肩部、胸部等多處砍傷,致其開放性顱腦外傷,多發頭皮挫裂傷,多發顱骨骨折,顱內積氣……經法醫鑒定楊老漢的傷情為重傷。

艾老漢砍人后隨即到公安機關自首。

在休庭的時候,艾老漢回憶事情的經過時,充滿了后悔。

——“這事是怎么發生的?”

——“嗨,我這人脾氣也難揍,就是管閑事。我們院的一位街坊有條凳子,楊老漢想借,我沒借給他,楊老漢就找了個工人去扛。凳子的主人出來說,你剛才跟我借凳子,沒借你,是因為不認識你。這會兒你怎么找人扛起就走?”

說話間,幾人正好路過艾老漢家的窗口。

——“我出去把他們攔住,扛凳子的人還不松手,我跟他們說,你們撂不撂?不撂我敢剁你手。工人把凳子撂下了。我把凳子給人擱回了原處回頭跟老楊說,借東西沒有這么借的,比個例子,明兒我也找兩個生人去你們家借電視,你借不借?”

當天這事就過去了。

——“事情過后第三天,老楊扛著大鐵鍬,在門口說我是‘狗拿耗子多管閑事’。他把我比成狗,我到屋里抄了斧子追他。他又罵我一句‘狗拿耗子’,我急了,一下把他砍了。”

1月18日,北京市門頭溝區法院審理后當庭作出一審判決:艾老漢犯有故意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

孤獨讓人“越來越自我”

“按理說這個案子不應該出現。艾老漢年紀這么大了,起因又是很小的鄰里糾紛。”主審該案的法官孫振勇曾深入到老人居住地進行調查。“由于他長期獨居生活,內心孤單,同時又因為患有高血壓等疾病容易遇事急躁,才發生如此嚴重的后果。”

艾老漢妻子早在1986年就去世了,雖然有一個兒子和女兒,但老伴去世后,他一直獨居。

艾老漢日常最主要的戶外活動就是一天爬兩趟山。“我天天必須遛兩回山。每天上午10點我上山了;中午吃完飯又上山了。”除了爬山,老人幾乎沒有任何活動,除去吃飯就是自己在家看電視。

在孫振勇看來,老人的問題,主要是心靈上的孤獨。

“老人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社會融入感差,長期獨居造成了精神和心靈上的困境。天天只想自己的事,不與人溝通和交流,心靈像孤島一樣,與別人脫離了,想問題也越來越極端。”孫振勇說:“孤獨常會讓人越來越自私,遇事就得順著我的意思去做,如果沒有,行為選擇上就要按自己的意志發展,從而導致犯罪結果的發生。這正是案件發生的最根本原因。”

法官的說法,從艾老漢的兒子那里得到了印證。

“我家離父親家只隔一條馬路。我挨著他住就是為了照顧老人。但是他這些年脾氣越來越大。”艾先生說:“他的性格比較極端。我們跟他聊天不會很長時間,你都沒覺出來,他就‘翻車’了。我們也沒辦法,他對很多事情都特別敏感,不能刺激。”

案發后,法院對艾老漢進行了精神病司法鑒定。鑒定意見書認為,艾老漢退休后逐漸變得記憶力下降,行事偏激,人格改變明顯。2009年11月懷疑兒媳有外遇,跟蹤兒媳,被醫院診斷妄想狀態。2011年5月,認為別人罵自己,氣急之下將其砍成重傷,行為沖動不計后果。

經鑒定,艾老漢為腦血管病導致精神障礙,實施違法行為時辨認和控制能力受損,限制刑事責任能力。

“他脾氣越來越大,再加上精神也不太正常,所以一受刺激就控制不住。這誰也沒有辦法。”艾先生說。

心不空“孤島”才能連成“大陸”

“要按我現在想起來,事情是有點過。這事真不值當的,他罵我兩句,我也罵他就行了,到不了這么嚴重的后果,人家就借個凳子。雖然是管街坊的閑事,也沒有這么管的。”艾老漢現在后悔不已,尤其是兒子在事后替自己賠償了楊家人12.5萬元,背上了一大筆外債。“要說我兒子是沒比。我出了這事,他前后給人家賠了十幾萬。”盡管對兒子很滿意,但說起自己一個人的孤單,艾老漢的眼眶突然紅了。

“老伴兒去世這么多年,剩下自己一個人,沒事就在家看電視,也覺得是……”艾老漢說到這兒,聲音哽咽,沒有了剛才在法庭上承認自己犯罪事實的那種果斷。

“嗨,就那么回事吧……”眼淚涌上了眼眶,老人不愿意繼續說自己內心的孤獨。

“其實每位老人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家人在心靈上、日常生活上的關注很難達到盡善盡美。”孫振勇認為,解決老年人內心寂寞的“空心”問題,不僅需要兒女盡孝,也需要老人自己的努力和社會關懷。

“如果老人能夠經常跟朋友、街坊鄰居多說說話,打打牌、下下棋,或許心情會開朗很多,也不會讓老人如此孤獨。只有能常常與人交流,說說心里話,才能‘到大陸上,不再是孤島’。”孫振勇說。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嚴峻,來自國家老齡委的數據顯示,從2011年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由1.78億增加到2.21億,平均每年增加860萬,老年人口的比重也將由13.26%增長到16%。

在我國的老人中,有一半過著“空巢”生活,他們的最大問題是心靈孤獨。

伴隨老人心靈孤獨出現的,是大量起訴到法院、要求孩子“常回家看看”的精神贍養類案件的發生。

與解決老人物質養老相比,解決老人的精神贍養問題要復雜更多,僅僅要求孩子單方面的“常回家”看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老人的“心理”問題。

有專家表示,空巢老人問題不是簡單的個人問題,已經成為我國亟待破解的社會命題。

空巢老人的主要問題是“空心”。對于城市、農村較富裕地區的老人來說,他們最主要的需求是精神慰藉服務。所有老人都需要精神慰藉,空巢老人可能更加明顯一點,這是一個社會問題,應該由政府、社會、家庭共同解決,不是哪一種單獨的力量能解決的。

延伸閱讀——

空巢老人易患老年抑郁癥

“空巢”,喻指日常生活中子女長大成人,從父母家庭中相繼分離出去后,只剩下老一代人獨自生活的家庭,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

全國老齡委公布的《我國城市居家養老服務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獨居)的比例已達49.7%,與2000年相比,提高了7.7個百分點。大中城市的老年空巢家庭(包括獨居)比例更高。城市空巢老人排行前五位的心理健康問題依次為:認知問題、睡眠食欲、敏感焦慮、人際交往和適應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空巢老人是抑郁癥的易感人群。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抑郁癥老人占全球老年人口的7%至10%,患有軀體疾病的老年人,其發生率可達50%。

老年抑郁癥的主要表現除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睡眠障礙外,還有健忘、無力感及周身乏力,無精打采,耳鳴目眩,肢麻失眠,食欲減退,消化不良;胸悶、喉緊、胃痛等軀體化表現。

老年人抑郁的后果是嚴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由于抑郁是長期情緒低落的結果,因而很容易引發心肌梗塞、高血壓、冠心病、癌癥等疾病。抑郁又是自殺的最常見原因之一。

近年來,空巢老人因為孤獨自殺的事情屢有發生:

2007年,沈陽市順通小區一位83歲的老人從家里跳樓自殺;2008年,北京市西城區一位名叫王心蘭的老人在家中觸電自殺;同年,武漢市東湖區常青花園一位75歲老人連續三次在家里自殺;2009年,湖南省常德市一名81歲的老人從自家二樓陽臺跳下。老人被送到醫院后,意識還很清醒,向眾多圍觀的人講述了心里話:“跳樓是因為一個人過得很辛苦,沒意思。”2010年7月,浙江余杭一位85歲的林姓老人從8樓跳下。老人的子女都在國外,據醫務人員分析,死者可能生前患有抑郁癥。

空巢老人因為空閑與孤獨加速心理衰老,慢性軀體疾病增加心理負擔,無處傾訴使內心苦悶,從而成為老年抑郁癥的多發地帶。同時老人本身往往認識不到自己情緒方面的障礙,或認為這些并不光彩,或怕給兒女們找麻煩而諱疾忌醫,這樣更容易耽誤病情,延誤治療。

專家提示,任何一種疾病或心理障礙,只要在明確診斷的基礎上,給予適當的藥物或心理治療,一般都會收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作為這些老人的家屬和親朋好友,有責任去關心、幫助他們,使他們能認識自己的病情,督促他們求助于專科醫生,及早地解決他們的病痛。本報記者張偉杰文/圖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