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何傳啟:社會現代化的歷史事實、理論

2011年01月31日15:28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地區現代化 地區 現代化 中國現代化報告 中國現代化報告2010 世界現代化 排名 新人類發展指數 新人類 發展指數 HDIN 何傳啟 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 現代化報告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

(2)社會現代化與社會制度變遷

社會制度變遷是社會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一般而言,基本社會制度是關于社會資源的所有、配置和分配的制度。在原始社會時代,基本社會制度是原始公有制,社會資源是公有的,社會資源平均分配或按需要分配。原始社會時代的過渡時期,產生了私有制,但社會制度仍帶有公有制的色彩。在農業社會時代,基本社會制度是土地制度,包括奴隸制、莊園制、游牧制或佃農制,社會資源是私有的,君王官僚和奴隸主(莊園主或地主)決定社會資源的配置和分配。在工業社會時代,基本社會制度是市場經濟和社會福利制度,國家和市場決定社會資源的配置和分配。知識社會時代的基本社會制度將是信息網絡和知識相關制度,知識資源生產、配置和分配的制度正在形成之中(表2-80)。從社會制度變遷角度分析,從農業社會制度向工業社會制度的轉變是第一次社會現代化,從工業社會制度向知識社會制度轉變是第二次社會現代化。

新社會制度的形成是一個歷史過程,從孕育、引入、發展、成熟到被淘汰,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特點。于是,從一種基本社會制度到另一種制度,必然有一些中間形態的社會制度,可以稱為過渡性社會制度或亞社會制度。在原始社會時代,亞社會制度有母系社會、漁業社會、園藝社會、游牧社會的制度等。在農業社會時代,亞社會制度有狩獵采集社會、游牧社會、園藝社會的制度等。在工業社會時代,亞社會制度有各種原始社會、農業社會的制度等。在知識社會時代,亞社會制度包括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信息社會、服務社會的制度等。

(3)社會現代化與社會形態轉變

從人類誕生到21世紀末,人類社會先后出現了原始社會、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和知識社會等四種基本社會形態。每一種社會形態,都有自己的基本結構,包括人口、家庭、居住、衛生、教育、勞動、收入、休閑、交通通訊和社會制度等的結構;都有自己的基本特征,包括社會生產力、社會生活、社會結構、社會制度和社會觀念的特點等(表2-81)。

(4)社會現代化的基本事實

首先,人口與健康領域的事實。18世紀以來,人均預期壽命和健康壽命延長,人口自然增長率從上升到下降,社會流動與分化持續進行,從城市化、郊區化到城鄉平衡。19世紀以來,人口和嬰兒死亡率穩步下降,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家庭日益小型化和多樣化,公共衛生持續改善,家庭設施持續改善。20世紀以來,公共衛生和人均衛生費用增長。

其次,學習與工作領域的事實。18世紀以來,勞動力結構持續變化,職業結構持續變化,社會生產力和人均收入提高,收入分配公平性變化,發達國家收入分配公平性先降后升(部分國家出現波動)。19世紀以來,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勞動時間在縮短,失業率不斷波動。20世紀以來,普及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公共教育和人均教育費用增長,絕對貧困人口比例下降。

其三,休閑與福利領域的事實。18世紀以來,交通運輸不斷發展,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經歷了4個階段: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福利改革。19世紀以來,休閑時間在延長,通信技術不斷發展。20世紀以來,娛樂休閑多樣化和網絡化,電腦和互聯網普及率提高,信息費用和人均信息費用在上升,社會保障和福利的費用在上升。20世紀,犯罪和自殺現象普遍存在并長期波動。 20世紀末,17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社會保障制度。

在過去300年里,社會生活、結構、制度和觀念持續變化,社會變遷是高度不平衡和不同步的,人均國民收入的國際差距擴大等。

(5)社會現代化的歷史啟示

首先,社會現代化既是一種歷史必然,又是一種社會選擇。對于人類文明而言,社會現代化是一種歷史必然,代表了人類文明前進的一個方向。對于不同國家和民族而言,社會現代化是一種社會選擇。選擇了社會現代化的國家和民族,就需要承受社會現代化的責任和結果。沒有選擇社會現代化的國家和民族,必然承受其結果。這種結果大約是:停留在傳統農業社會或原始社會階段(表2-82),與人類文明前沿的差距與日俱增。

其次,社會現代化不是一帆風順的,而是波浪式前進。社會現代化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而是遵循客觀規律。波浪式前進就是一個重要規律。它是由三個因素決定的:知識和技術創新的波動性、經濟運行的波動性、人類思想和認識的波動性(創新和守舊的對抗)等。

其三,社會現代化的重大進展,依賴于重大創新和擴散。在人類文明前沿,社會現代化更多是一種自然演化,但自然發展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而是由創新和擴散等推動的。事實上,社會現代化的每一次革命性進步,都是重大創新和擴散的結果。

其四,社會現代化有三個來源。首先是對傳統社會的部分繼承和發展,如科技知識和社會道德等。其次是對傳統社會的部分否定和轉折,如城市化和郊區化等。其三是知識和制度創新,如工業革命和知識革命等。在社會現代化不同階段,三大來源的重要性有所不同。

其五,社會現代化不僅是社會進步,還有社會正適應。社會現代化,不僅有社會進步,如生活質量、社會效率、國民素質、社會福利、社會公平的提高等;也有社會正適應,如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的積極性變化等。有些社會適應,如信息化和休閑化等,同時反映了一種社會進步;有些社會適應,如家庭小型化和人口出生率下降等,反映的僅是一種與社會進步相適應的社會變化。

其六,社會現代化具有“后發效應”。根據過去300年的歷史經驗,社會現代化可以分為“先發型”和“后發型”。其中,“先發型國家”具有“競爭優勢”,因為它可以引導世界潮流、利用世界資源和制定世界規則;“后發型國家”具有“后發效應”,因為它可以借鑒和利用“先發型國家”的成功經驗和先進技術,減少失誤。但在國際社會競賽中,“后發效應”的作用不能被過高估計,因為引進技術是一種市場行為,而且影響因素很多;“后發型國家”需要提高國際競爭力和鑒別能力,謹防落入“被利用、操縱和誤導”的國際陷阱。

其七,社會現代化沒有最佳模式,只有合理選擇和路徑依賴性。社會現代化的實質是相同的,但形式是多樣的。社會現代化的方向是相同的,但路徑是多樣的。例如,西方發達國家不同國家的教育體制是不同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不同的,公共衛生體系是不同的。

其八,社會現代化不是一勞永逸的,而是相對的和地位可變的。社會現代化具有結構穩定性和地位可變性。過去300年歷史表明,社會現代化的世界結構是基本穩定的,大約20%的國家是社會現代化的發達國家,大約80%的國家是社會現代化的發展中國家;不同國家的國際社會地位是可以變化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例如,在1960~2003年的43年里,大約88%的發達國家和90%多的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化,約12%的發達國家降級為發展中國家,約6%的發展中國家升級為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包括中等發達、初等發達和欠發達國家。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中國發展門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