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2013年預算執行情況和財政主要工作
(一)公共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747.2億元,占預算的102.4%,剔除“兩權”價款等一次性收入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徑增長16.8%。財政總收入完成3003.1億元,占年度預算的97%,同口徑增長11.4%。全省財政支出3666.2億元,增長10.9%。省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495.9億元,占預算的100.1%,同口徑增長16.1%。省級財政支出808.3億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徑增長8.3%。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875.6億元,完成預算的118.2%,增長15.2%。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866億元,增長13.2%。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248.2億元,完成預算的103.1%,下降2.2%。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224億元,增長2.6%。
(三)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13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4億元,完成預算的100%。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14億元。
(四)2013年財政主要工作
1、克難攻堅,地方財政收入任務如期完成。受整體經濟下行影響,收入組織工作遇到多年來少有的困難。經過全省財稅系統共同努力,如期完成了任務。
2、加快財政支出進度,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全年財政支出進度位居全國前列,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節能環保、農林水事務等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
3、多措并舉,“穩增長、調結構”措施及時得力。不折不扣地落實各項結構性減稅政策,實施了“營改增”試點,全面暫停征收煤炭價格調節基金,取消和免征了43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同時,積極籌措資金,支持產業轉型、企業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和傳統產業升級,以及大氣污染治理、全省區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等。
4、堅持“兩個80%”,老百姓得到更多實惠。各級財政堅持把落實好民生政策作為重點,確保了民生支出的“兩個80%”。2013年全省民生支出達到2950億元,占財政支出的80%以上,既保證了已出臺民生政策的落實,又保證了“提標”、“擴面”、“新增”民生項目的資金需要,老百姓得到實惠。
5、全力推進改革,財政管理水平穩步提高。全面推行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加大專項資金清理整合力度,盤活存量資金,集中財力辦大事。全省各級政府預決算、省級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支出全部向社會公開。積極推進財政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兌付方式改革試點,切實解決群眾領取補貼難的問題。
二、2014年財政預算安排
1.全省公共財政預算安排草案
2014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預算為1861.4億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徑增長13%;全省財政總收入預期目標為3193億元,同口徑增長10%。全省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為3280.5億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后,比上年預算增長8.6%。
2.省本級公共財政預算安排草案
2014年,省級地方財政收入預算為510.6億元,同口徑增長12%。省級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為871億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后,比上年預算增長3.7%。2014年,省級共新增安排資金156.8億元,其中用于民生部分126.2億元,占新增安排資金的80.5%。省級“三公”經費預算4.58億元,較上年年初預算下降10.2%。
3.全省和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草案
2014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779.7億元,下降10.9%;支出預算779.7億元,增長7.1%。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51.3億元,增長1.3%;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231.4億元,增長4.2%。
4.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草案
2014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為10.9億元,下降22.1%。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為10.9億元。
三、2014年財政重點工作
(一)積極組織財政收入,在提高收入質量上下功夫。
(二)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在優化支出結構上下功夫,確保各項重點支出需要。
(三)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落實民生政策上下功夫。繼續落實好省委、省政府確定的民生支出“兩個80%”的要求,著力解決突出矛盾、薄弱環節和政策均衡問題,切實抓好民生政策的銜接和落實工作。
(四)全力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在打造陜西經濟升級版上下功夫。不折不扣落實中省各項結構性減稅政策,繼續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全力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支持中小企業加快發展。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和農業合作社建設,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以城鎮化帶動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和升級。
(五)加大財稅體制改革力度,在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上下功夫。穩步擴大“營改增”范圍,做好消費稅、房地產稅和資源稅改革的準備和實施工作;進一步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完善文化旅游名鎮財政體制,逐步形成與我省城鎮化進程相適應的鄉鎮一級實體財政體制。
(六)改進預算管理制度,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研究實行中長期財政規劃管理,繼續深化財政專項資金管理改革,擴大市縣預決算公開范圍,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編制。加快政府債務管理制度建設,切實防范債務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