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二五”規劃任務的關鍵之年。當前,我們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既面臨發展環境深刻變化的嚴峻挑戰,更面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機遇。我們要認清形勢,增強憂患意識,搶抓發展機遇,以更大的決心和更大的力度推動德陽改革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屆三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用改革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科學發展、加快發展的工作指導思想,深入實施全省“三大發展戰略”和全市“一三五八”發展戰略,深化“四個年”活動,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統籌“五位一體”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質量型增長、內涵式發展新格局,為在全省率先實現次級突破打下堅實基礎。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80億元;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6‰以內;全面完成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一、加快轉型升級,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轉型升級事關德陽未來。要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提升德陽產業核心競爭力。
再造工業競爭新優勢。堅持改造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并重,產業外延增長與內涵發展并重,培育優質增量與優化存量并重,全力推動產業升級。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大力促進傳統裝備制造業升級換代,著力構建現代裝備制造體系。通過行業準入標準、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等倒逼機制,促進企業轉型發展,推動化工精細化、清潔化。引導食品行業適應消費需求,開發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深入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5+2”工程,力爭在通用航空、儲能電池、節能環保等領域形成產業集群競爭優勢和技術領先優勢。狠抓工業項目,完成工業投資430億元。提升園區承載力,注重節約集約用地和引進項目質量。強力推進廣漢建設國家級高新區。加速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積極探索云制造模式,鼓勵企業采用物聯網、3D打印等現代技術手段,提高產品設計開發能力。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大對服務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引領,扎實開展省級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科技信息、創意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制造企業分離發展現代服務業。結合新型城鎮化加快發展社區服務、養老服務、健康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城市商圈、特色商業街發展,抓好黃許物流園等現代物流園區建設。積極發展電子商務、消費金融、信息消費、通用航空服務等新型業態,培育新的消費熱點。精心打造六大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搞好旅游產品開發和營銷,提升德陽旅游吸引力。
優化發展現代農業。穩定發展農業生產,抓好現代糧食產業示范基地和現代畜牧業重點縣建設,創建一批現代農業萬畝億元示范區、“千斤糧萬元錢”基地和畜禽標準化適度規模養殖小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建設一批高端農業產業基地。大力發展“糧經復合”、“種養復合”、“林經復合”和“旅經復合”,促進傳統農業向質量效益型、生態觀光型農業轉變。扶優扶強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推進農民合作組織規范建設,培育家庭農場、農民職業經理人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深入實施農民收入促進計劃,推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二、狠抓項目建設,保持投資較快增長
穩增長關鍵是穩投資,要以項目為支撐加大投資力度,調整優化投資結構,進一步增強投資的拉動作用。
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強力推進總投資1512億元的142個省市重點項目,確保完成年度投資256億元。加快綿茂公路、天星快速干線等重點交通項目建設,實現廣青公路三期、中金快速干線通車,開工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德陽段,配合做好成都二繞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設。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抓好重點水利工程項目,開工華強溝水庫,力爭開工石泉水庫,加快推進三漁水庫、姜家橋水庫前期工作。搞好“7·9”洪災損毀道路、橋梁等工程修復重建。狠抓產業項目開工建設、竣工投產和量產增效。繼續抓好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
強化項目管理。主動對接國家公共投資重點方向和產業政策導向,圍繞節能環保、棚戶區改造、信息消費、城市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加強項目對接,謀劃和儲備一批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項目,確保投資持續較快增長。完善責任落實、目標倒逼、市場運作等項目推進機制,破解用地、能源、征地拆遷等制約瓶頸,強化以政務服務中心為平臺的投資項目全程代辦服務,促進投資項目加快建設。
創新投融資機制。堅決破除各種隱性壁壘,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公用事業和民生領域。認真落實銀政戰略合作協議,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入,穩步擴大社會融資總量。加強投融資平臺建設,綜合運用地方政府債券和BT、BOT、TOT等融資方式,支持新型城鎮化和基礎設施建設。鼓勵企業利用債券市場直接融資,推進中小企業“區域集優”直接債務融資。加強企業上市培育,支持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加快推進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的改革與發展。支持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融資性擔保公司、融資租賃、風險投資、金融倉儲等業務發展。強化金融生態環境建設,依法打擊和處置非法集資,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三、堅持城鄉統籌,促進新型城鎮化加速提質
抓住新型城鎮化發展機遇,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著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構建現代城鎮體系。加快實施“1+5+X”城鎮體系發展規劃,大力推進組團城市群建設,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6個百分點。科學定位縣域城市職能,推動縣域之間資源整合和分工協作,強化市級在重大規劃、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項目布局等方面的統籌力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縣域中心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建設一批5萬人口以上的區域中心鎮,積極引導產業、人口、資源和公共服務集聚。堅持“五位一體”整體推進,高標準建設一批產村一體、功能完善的幸福美麗新村。
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統籌抓好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營造高品質的城市生活空間。打好中心城市升級攻堅戰,結合城市總體規劃、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規劃,加快實施中心城區更新改造、舊城危房和棚戶區改造,促進城市落后工業區、落后商業區、城中村向產城新區和現代化新社區轉型。加大道路、電力、防洪排澇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力度,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實現東一環路建成通車。科學開展城市新區建設,做好新區各種業態的詳規和設計。抓好起步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開工漓江路景觀中軸線、漓江路大橋等項目,加快牡丹江路、秀山街等續建項目,完成綿遠河生態整治等項目建設。強化起步區產業支撐,抓緊布局重大產業項目,努力建成引領區域產業升級的創新核心。加快打造光網城市、無線城市和智慧城市。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創新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全面推行網格化城管模式,完善數字化城管系統。深入開展市容市貌整治,深化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農貿市場等重點區域治理,強化車輛亂停亂放、戶外廣告亂象、占道經營等突出問題整治。抓好環衛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廣垃圾分類試點和清潔直運,推進城市垃圾無害化處置。抓住城市文化底蘊、人文特質,布局特色風貌,彰顯城市個性,打造一批精品綠地和特色景觀。鞏固“五城聯創”成果,爭創國家衛生、文明、環保模范和森林城市,實現城市環境、形象、內涵和品質的全面提升。
四、深化改革創新,增創科學發展體制機制新優勢
全面深化改革是時代賦予我們的偉大使命。要堅持問題導向,勇于破解難題,努力釋放以改革促發展的強大動力。
創新驅動增強發展活力。圍繞創新型城市建設,大力實施“六大科技工程”,加大創新投入,培育創新主體,全方位優化創新環境。鼓勵企業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深化與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的戰略合作,促進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和科技成果產業化能力雙提升。圍繞產業需求開展核心關鍵技術攻關,推動重型燃氣輪機、石墨烯、電動汽車、大功率鋁空電池、磷酸鐵鋰材料等關鍵技術盡快實現產業化。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產業技術研究院、工程技術中心、產業聯盟等創新載體建設。深入實施專利、標準、品牌戰略,鼓勵企業經營模式創新和品牌營銷,著力推動產業向高端延伸。堅持高水平培養和高質量引進并舉,集聚一批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深化改革注入發展動力。認真落實中央和省的改革部署,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支持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造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穩妥推進市屬國有企業改革。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改進預算管理制度,擴大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實施范圍,提高財政運行績效,建立健全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機制。深入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開展農村產權股份量化工作,健全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有序推進社會事業、社會治理、生態文明等領域的改革。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配套政策,讓所有企業享有平等權力、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實施民營企業培育成長行動,著力培育一批競爭力強、帶動作用大、發展前景廣闊的大企業大集團。大力扶持中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切實幫助企業解決融資、要素保障等方面的困難。支持民營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技術創新、品牌培育等方式轉型升級。加強行業自律,支持行業協會商會充分發揮作用。
五、加快成德同城,建設內陸開放高地
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培育開放型經濟新優勢。
推進成德全方位合作。全面落實成德同城化發展框架協議,努力促進兩市經濟社會更加緊密融合。抓好規劃對接,共同編制《成德同城化空間發展規劃》和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專項規劃。建立近、中、遠期重點合作項目庫,啟動一批重點合作項目和標志性工程。開展產業協作,加快成德合作工業園建設。全面推動旅游共享、環保聯動、金融合作,積極開展教育、就業、文化等社會公共事業領域的合作。加快高效便捷的戰略通道建設,謀劃和布局對接成都的軌道通道。
提高招商引資實效。圍繞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的高端領域招大引強,確保到位內資650億元,利用外資2.05億美元。主動對接世界500強和國內優勢企業,全力引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的重大項目,加大產業鏈薄弱環節以及龍頭企業、關鍵配套企業的招引力度,積極吸引優勢企業和機構在德陽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和結算中心。強化簽約項目跟蹤落實,提供最優質的環境和最高效的服務,促進項目盡快落地。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推動外資、外貿、外經提質發展,完成進出口總額35億美元。加大出口企業培育力度,創新加工貿易模式,大力發展服務貿易,逐步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到境外開展投資合作,建立營銷網絡和生產基地。抓好海關、出入境商品檢驗檢疫局開關開檢和綜合保稅區申報籌建工作。充分發揮外事、僑務、對臺在擴大開放中的積極作用。
深化對口援建和區域合作。著力民生援建、產業援建和智力援建,抓好對口援建蘆山縣、阿壩縣和若爾蓋縣工作,強化與受援縣在特色農產品、畜牧業、旅游業等方面的合作。高標準建設德阿產業園,支持羅江與綿陽涪城區開展工業園區合作。繼續深化與北京、江蘇援建省市的合作,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區域的合作,擴大與港澳臺地區投資和經貿合作,拓展與友好城市的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六、建設生態文明,打造美麗德陽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實現更長遠、更持續、更高質量的發展。
強化環境整治。狠抓大氣環境綜合治理,加大餐飲業油煙、建筑工地揚塵、工業廢氣、秸稈焚燒等污染治理力度,實施PM2.5監測和公布。加強河流治理,積極開展沱江流域德陽段污染綜合防治,抓好旌湖水環境整治,加快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強化污染源綜合防治,全面開展機動車環保標志核發工作,加大對重點污染行業及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力度,推動實施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工作。
保護自然生態。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深入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和林業產業“2112”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建設,鞏固生態植被恢復成果。開展河道生態建設,加強沱江上游源頭生態環境保護。搞好重大地質災害隱患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深化生態細胞創建工作,推進生態市建設。
促進節能減排。強化企業節能降耗技術改造,加快淘汰落后產能,積極推進公共建筑、工業、道路照明等重點領域合同能源管理,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狠抓污染減排,嚴格總量控制,扎實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有償使用工作。加大耕地保護力度,強化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應用,加強循環經濟技術研發推廣,提高土地、水、電、礦產等資源利用效益。抓好國家節能減排財政綜合評審示范市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試點市申報工作,深化節水型社會示范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