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糧食總產量穩定在120萬噸左右,保障糧食安全。加快農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提高經濟作物比重,糧經比力爭調整到40:60左右。培育多種形式的農業經營主體。新增州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家,新增家庭農場150戶,打造20家生態精品農莊。積極培育新型農村經濟組織,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培育10家帶動力強的“五·一”合作社。借鑒臺灣農會的經驗,以鄉級合作組織為基礎,在縣級建立農業合作聯社,在州級建立農業合作總社,增強農業合作組織技術研發和市場營銷能力。把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村集體經濟結合起來,培育一批人均收入過萬、集體收入過百萬的示范村。抓好農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建設。加強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以農業機械為重點的農業生產變革,提高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鼓勵有實力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經營園區,推進農業園區實體化。加大對生物產業的支持,選擇藍莓、油用牡丹、高效經濟林木、中藥材等建立生物產業示范點。以凱里舟溪黔臺現代生態農業園區建設為突破點,推動黔臺農業合作示范區建設。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圍繞我州蔬菜、藍莓、香豬、中藥材、兩茶、雜稻制種、烤煙等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精致農業、觀光農業。積極申報創建有機農產品認證示范區,提高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的申報和管理水平。加大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探索建立優勢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提升農產品外銷能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體系建設,確?!吧嗉馍系陌踩?。
(四)著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優化布局、生態文明、傳承文化的基本原則,努力以山水城市、綠色小鎮、美麗鄉村、和諧社區建設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城鎮化率確保提高2個百分點,力爭3個百分點。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重點解決已經轉到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城鎮居民待遇問題,努力提高農民工融入城市的素質和能力。制定出臺統籌保障城鄉住房的政策措施,使進城農民同等享受城鎮保障房等待遇,加快農民市民化。加快建立由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的落戶成本分擔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優化州域空間布局。以規劃引領區劃,扎實推進“十城百鎮千村”空間布局調整,努力做到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把凱麻同城化打造成統籌城鄉發展的示范區域,推進黔東一體化、黎錦同城化同規劃建設,推進有條件的縣撤縣設市,穩步推進撤(并)鄉設鎮、撤鎮設街道、村改居和村寨合并工作。著力提高城鄉建設水平。依托現有山水脈絡等獨特風光,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加大歷史文脈、典型建筑的保護力度和加強民族特色村寨保護。因地制宜,有序推進棚戶區改造和新區開發。統籌布局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快中心村規劃建設,推進基礎設施向縣以下延伸,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統籌推進城區、園區、景區融合發展。以區城一體、產城互動為載體做好城市、園區、景區的建設和經營,實現基礎設施建設互連互通,推動中小城市、園區、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推進城鄉產業一體化。強化“山水城市”特色,按4A級景區標準推進重點旅游縣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加快鎮遠、雷山、劍河縣城申報5A級景區工作,積極探索城區景區化管理。加強城鎮管理。整合管理資源和信息化資源,建立集中統一、高位監督、指揮有力、督辦閉合的體制機制,推行細化至城市部件及事件的單元網格化管理新模式,加快凱里數字化城市管理體系建設,并以此為基礎,推進凱里和全州智慧城市建設。
(五)著力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和提升服務業水平。大力實施“旅游活州”戰略,推進旅游資源大州向旅游產業強州邁進。打造精品線路和特色景區。著力打造環雷公山、環舞陽河和黎從榕精品旅游線路。抓好下司古鎮、西江營上服務區、鎮遠古城和世界自然遺產提名地施秉云臺山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劍河溫泉、舊州古鎮、隆里古鎮、三寶侗寨等景區旅游開發。加快鄉村旅游開發,完成雷山干榮、凱里烏利、丹寨排佐等旅游示范村建設。完善文化旅游要素配套。抓好地方飲食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推廣,加強餐飲行業規范管理;完成一批星級酒店建設,建設300戶鄉村客棧;加快推進通往主要景區、游客集散地、鄉村旅游地的交通體系建設,完善自助、自駕旅游服務體系和功能;完善游客服務中心、旅游車隊、導游隊伍;加快凱里民族民間工藝品交易基地以及各縣旅游商品一條街建設;完善提升《古韻鎮遠》、《銀·秀》、《仰歐?!?、《珠郎娘美》等精品歌舞劇目,盡快實現常態化駐場演出。加強與知名旅游企業的合作,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旅游市場的宣傳推介。加快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積極爭取交通銀行、重慶銀行、浦發銀行等到我州設立分支機構。力爭在全國股權轉讓系統上市融資有突破,10家以上公司到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掛牌融資。力爭新設股權交易法人機構和引進第三方信用評級中介分支機構,新設5家保險分支機構。加快發展工程咨詢、電子商務、信息服務、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融資租賃、服務外包等產業。完善生活性服務業。制定實施農村商貿流通設施建設行動計劃,建設一批城鄉商貿中心、配送中心和農村超市。推動營銷網、物流網、信息網、支付網有機融合,培育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企業。積極發展健康養老、休閑娛樂、家政服務等服務業,建設一批社會化養老服務基地。實施“信息惠民”工程,積極發展新型電子產品、節能型汽車、環保型家居建材等消費。
(六)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以實施高速公路建設“三年會戰”為契機,加快三黎、余凱、凱羊、凱雷、江甕等5條續建高速公路建設,確保年內建成三黎高速公路;開工建設三穗至施秉、劍河至榕江、榕江至荔波等高速公路,爭取開工建設凱里環城高速。加快國省干道改造,建成續建項目125公里,新開工建設482公里。加快縣鄉公路改造,年內建成352公里,新開工建設162公里。實施碧波至下司、錦屏敦寨至黎平等一批城市主干道建設。完成貴廣、長昆高速鐵路黔東南段的建設;積極推進三穗至鎮遠、凱里至都勻城際鐵路和凱里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將玉屏經天柱至從江鐵路納入全省鐵路建設計劃。加快推進通用機場項目前期工作,啟動黎平機場改擴建,爭取2個機場新開通航線5條以上。建成三板溪二期庫區航運工程,開工建設清水江白市庫區航運工程,加快推進從江、大融2個航電樞紐工程建設進度,全面推進都柳江后續5級航電樞紐項目前期工作,開工建設郎洞、溫寨兩級航電樞紐工程。加快構建現代綜合水利工程體系。以實施水利建設三大會戰為契機,抓好雷山雞鳩水庫等骨干水源工程建設;開發地表水源缺乏區域的地下水資源,實施100口打井工程,保障缺水區域生活、生產用水。實施“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小康水行動計劃。解決50萬人農村和學校師生飲水安全問題和15.28萬畝耕地灌溉。加快構建能源基礎設施體系。開工建設凱里500千伏變電站,推進清江電廠一期、黔東電廠二期和都柳江干流航電一體化開發建設。在臺江、錦屏、劍河等有資源優勢的縣開發風能發電。
(七)著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優化開放格局,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轉型。加快開放平臺建設。借助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和中國(貴州)酒類博覽會,擴大我州的影響力。爭取在凱里舉辦“兩賽一會”及中國(貴州)國際民間工藝品博覽會。圍繞凱里黃平機場、黎平機場、貴廣高鐵和滬昆高鐵,發展臨空經濟區和高鐵經濟區。全力推進出口加工區、無水港等建設,積極爭取國務院批準在凱里設立海關,爭取檢驗檢疫機構升格,建設保稅監管場所,在有條件的省級經濟開發區超前謀劃建立無水港。爭取國家將我州納入入境旅客落地簽證(簽注)范圍。加快出口示范基地建設。加強外貿服務體系建設,再引進一批進出口企業和外貿服務企業,培育一批出口品牌,進出口總額增長20%以上。加強與杭州的合作交流,加大與長三角、珠三角、長株潭地區及周邊地區協作力度,力爭在對臺農業合作上取得新突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構筑生態門檻,嚴把產業準入關。建立縣市和開發區投資環境量化評價體系,優化招商引資項目網上集中審批平臺,推行并聯辦理等服務制。加大對招商簽約項目的跟蹤服務力度,提高項目履約率、資金到位率、項目入園率、投產達產率,力爭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增長30%。
(八)著力發展社會事業和加強社會管理。優先發展教育。大力實施教育“9+3”計劃,確保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8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3%,教育小康目標實現程度92%。啟動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按照“十有”標準完善寄宿制學校功能,全力推進農村小學集中到鄉鎮、初中集中到縣城。加快組建職業教育集團。加快凱里大學城建設,爭取引入民辦教育資源。落實與杭州市已達成的合作辦學協議,力爭在合作辦學上取得實質性突破。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爭取組建州生產力促進局,統一負責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整合州內科研資源,加快科研機構市場化、企業化進程,組建具有高等級資質的工業技術研究院、規劃勘察設計院、農林技術研究院和檢驗檢測中心,形成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推進碧波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創新平臺和科技服務平臺建設,促進產、學、研深度結合。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城鄉社區文化活動室(社區文化中心)等項目,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加強農村文化建設,引導群眾開展積極有益的健康活動。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推動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和傳承及傳統村落保護。強化衛生計生服務。深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鼓勵社會資本投資興辦各種類型醫療機構,推進社會多元化辦醫。全面試行醫師多點執業制度,鼓勵醫療人才向民營醫療機構合理流動。加強農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做好“兩大突破工程”提質擴面工作,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服務能力。加強人口計生工作,落實好單獨兩孩生育政策,完成衛生、計生服務資源整合,實現“雙降”目標。加快發展各項事業。扎實抓好民族團結進步繁榮發展示范區建設。高度重視國防動員后備力量建設,支持軍隊、武警部隊建設和法院、檢察院工作,加強國家安全、司法行政、雙擁優撫工作。進一步做好婦女兒童工作和殘疾人事業,統籌抓好宗教、外事、僑務、對臺、人防、檔案、氣象等工作。
堅持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加快推進全州社會治理體制和治理方式創新。加強和創新群眾工作。深入開展“幫聯駐”活動,加強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體系建設,將群眾工作中心延伸到縣鄉,推進接待工作一站式運行、群眾來訪一條龍服務、信訪事項一體化調處、解決問題一竿子到底。將“書記州長——群眾直通交流臺”模式逐步推廣到縣市。完善基層調解機制,加強山林土地糾紛調處。完善鄉村治理結構,探索建立農村社會管理有效模式。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建設16個城市社區示范點、32個農村社區示范點。抓好安全生產工作。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強化紅線意識、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夯實大安監工作基礎,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突出抓好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專項整治,確保安全生產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降”。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加強社會面管控,加快天網工程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進一步完善農村消防人防、技防、物防措施,強化集中連片民族村寨防火工作,著力推進“平安黔東南”建設,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全州聯動打擊地下賭博特別是交界地帶的聚眾賭博活動,打擊“滾地龍”、“六合彩”、電玩賭博等違法犯罪行為,打贏禁賭的人民戰爭。
(九)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創新生態文明機制。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積極探索生態社區、生態農莊等生態經濟業態,把生態優勢轉為產業優勢和競爭優勢。積極爭取國家支持,率先在黔東南開展生態補償試點,推進碳排放交易運作機制。積極申報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爭取在榕江開展“中加低碳生態城區試點示范”,在劍河、從江開展生態文明綜合改革試點,啟動舞陽河生態、農業、旅游綜合示范區建設,啟動20個生態示范鄉鎮、100個生態示范村建設。構建生態保障體系。完成營造林50萬畝、水土保持治理面積60平方公里、石漠化治理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2014年全州商品材采伐量減半,其中凱里、鎮遠等5個縣市全面停止商品材采伐。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完善自然資源審計制度,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聯評機制,將能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考評體系。加強污染防治工作。以治水治氣治渣為重點,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城鄉生活污水、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和垃圾治理力度,加快22個特色小城鎮生活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全力推進5個第一批產業園區和2個省重點產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建設。實施都柳江從江段、榕江段治理項目,做好三板溪庫區生態環境整治,啟動舞陽河治理項目,完成清水江治理項目前期工作。全面落實生態環境建設的各項政策措施,著力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強化污染土壤修復治理,抓緊編制土壤污染防治規劃。
(十)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全州人民,2014年重點辦好“10件民生實事”:(1)推進扶貧攻堅。減少25萬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個貧困縣、25個貧困鄉鎮;完成1.96萬人扶貧生態移民,其中“兩山”地區完成搬遷1.13萬人。(2)支持創業就業。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以上,建成1個以上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新增微型企業1800戶,完成婦女小額擔保貸款3億元。(3)加大教育投入。繼續按行政經費的5%增加對教育的投入,用于“9+3”義務教育及三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新建、改擴建22所鄉(鎮、街道)公辦幼兒園,完成8萬平方米中小學學生宿舍建設,完成200所農村寄宿制學校浴室建設工程。(4)保障城鄉住房。建成25624套公租房,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16707戶、林區棚戶區改造491戶、3萬戶農村危房改造、204套鄉鎮衛生院職工周轉房建設項目。(5)低保“控面提標”。城市低保月保障標準提高到384元,農村低保年保障標準提高到2080元,其中農村鰥寡孤獨和無勞動能力人群年保障標準提高到2500元。(6)強化醫療保障。城鎮居民醫保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32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范圍內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15萬元。完成12個縣急救中心建設、21個鄉鎮衛生院規范化標準化建設。(7)發展養老事業。新建15所敬老院,建設2個以上縣級老年養護樓,新增1300個床位;改、擴建20個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站)。(8)推進健身工程。建成11套鄉鎮農民健身工程、64套村級農民健身工程和36套全民健身路徑工程。(9)細化物價調控。實施“菜籃子”工程,完成凱里農超對接項目,建設縣級糧、油、蛋、肉、菜直銷點,建成鄉鎮農貿市場5個以上。(10)加強環境治理。實施36個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窘ǔ扇莸乇憝h境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實現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縣城全覆蓋。
三、落實深化改革各項任務,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為新一輪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們要緊緊抓住政府和市場關系這個核心,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緊緊抓住統籌城鄉發展這個關鍵,推動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緊緊抓住發展與生態這兩個底線,建立生態文明引領發展的體制機制,努力在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實現突破。
(一)抓好重點領域改革。深化資源配置改革。建立州域內旅游、森林、礦產等重大資源州級統籌管理機制。探索建立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深化行政區劃改革。推進凱里、麻江行政區劃調整,研究制定黎錦同城化和黔東一體化方案。推進撤鄉建鎮、撤鎮設街道和村組合并。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開展以“三權三證”為基礎的確權頒證工作。加快推進林權抵押貸款試點。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轉變投入方式,通過注入資本金等方式放大財政資金效益。啟動州管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形成資本經營公司和股份公司雙重經營架構,建立健全國有企業規范的法人治理結構。深化州縣政府機構改革。落實擴權強縣的各項政策。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探索區(園區、開發區、景區)鎮合一管理模式,在園區專業化運營管理上取得突破。
(二)抓好政府自身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公布州縣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強化公共服務、市場監管、社會管理、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職責。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通過網上審批、并聯審批等方式規范管理、提高效率。探索試行以負面清單管理和市場主體承諾制替代行政審批制。強化執行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準入標準,市場主體依據準入標準提交承諾書,政府根據準入標準和承諾書進行監管。啟動各類議事協調機構合并、重組、減量,解決職能交叉和多頭指揮問題。加快推進簡政放權。探索形成州決策、州縣市分工審批、縣市監管的機制。直接面向基層、由縣市管理更加方便有效的經濟社會事項,一律下放給縣市管理。州側重管好跨縣域事務和環保、安監、國土、規劃、民族文化保護等事務。在特定區域試行州級“零審批”,并逐步在全州推開。州政務服務中心逐步脫離具體的行政審批,轉向專業化、電子化的后臺服務。在鄉鎮、社區建立綜合化、標準化的前臺服務窗口,讓群眾就近獲得便捷高效的服務。優化政府機構設置。職能部門制定標準,行政審批部門執行標準,行政執法部門加強監管,各部門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以政務服務中心為基礎,探索建立縣(市、開發區)行政審批局。支持縣(市)組建行政執法局(行政監管局),整合執法主體,推進綜合執法。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行業協會、商會等社會組織與行政機關徹底脫鉤。大力培育和引進工程設計、法律咨詢、科技創新等領域的中介組織。鼓勵機電制造行業、民間工藝品行業、民間金融機構等行業組建行業協會、商會、戰略聯盟,通過競爭獲取行業規則制定、自律、政府性服務外包等工作。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強化治理能力。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提高政府改革創新能力,善于把問題轉化為機會,把資源轉化為資本,不斷推進文化創新、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積極推進科學發展、轉型發展、跨越發展。切實轉變作風。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入基層“接地氣”,整治“四風”抓落實,切實維護群眾利益。認真落實中央、省委和州委改進作風聯系群眾的有關規定,嚴格執行“約法三章”,堅持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推進政府作風建設常態化。優化政府運作流程,統籌推進政務服務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電子政務平臺建設,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堅持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進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質量。高度重視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建議,支持工、青、婦等人民團體發揮作用。主動接受社會公眾和輿論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把依法行政貫穿于決策、執行、監督的全過程,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遵守廉政準則。強化權力運行制約監督,加強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權力制約,加強對領導干部、重點單位和關鍵崗位的監督和制約。政府工作人員要堅持勤政廉政、自警自勵,遵紀守法、廉潔奉公,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環境。
各位代表!改革使命要求我們銳意創新,發展重任需要我們闊步前行,同步小康催促我們攻堅克難。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黔東南州委的領導下,緊緊依靠全州各族人民,以百倍的信心和干勁,向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