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次,工業資本投入的變化。固定資產形成占GDP比例的變化先上升后下降,而固定資產折舊占GNI比例變化,國別差異比較大 。
其三,工業資源投入的變化。工業能耗占總能耗比例和工業用電占全部用電的比例先上升后下降。礦產資源使用、自然資源使用、森林資源使用和能源資源使用占GNI比例,以及工業用水占年度淡水消耗比例的變化,國別差異較大。
其四,工業投入強度的變化。工人人均資本、人均固定資產形成以及工人人均用水持續上升,但國別差異比較大。工人人均電力消耗和工人人均能源消耗先上升后下降。
其五,工業投入與工業效率的關系。在1990~2010年期間,工業勞動力比例與工業勞動生產率和制造業勞動生產率不相關,與人均工業增加值和人均制造業工業增加值正相關;工人人均資本與工業勞動生產率、制造業勞動生產率、人均工業增加值和人均制造業工業增加值正相關;工人人均能源消耗與工業勞動生產率、制造業勞動生產率、人均工業增加值和人均制造業工業增加值正相關;工人人均電力消耗與工業勞動生產率、制造業勞動生產率、人均工業增加值和人均制造業工業增加值正相關;自然資源消耗占GNI比例與工業勞動生產率、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和人均工業增加值不相關,與人均制造業工業增加值負相關。
(3)工業投入的世界前沿、國際差距或國別差異
工業投入的世界前沿、國際差距和國別差異,可以用幾個指標來代表。
首先,工業勞動力比例的世界前沿和國際差距。工業勞動力比例的變化,經歷了上升和下降兩個階段。目前,工業勞動力比例下降,是工業轉型和“工業發展”的一種表現形式;它的國際相對差距超過10倍。
其次,工人人均資本的國別差異。20世紀以來,全球工業資本積累加快和資本日益深化(即工人人均資本的增加)。2000年,工人人均資本的國家相對差距超過300倍。
其三,典型國家的工業投入分析。1970~2010年美德英法日五國,在投入要素方面:工人人均資本投入呈上升趨勢;工業勞動力比例下降;而工人人均能源消耗國別差異較大。在工業勞動力投入結構方面:采礦業勞動力比例和制造業勞動力比例下降;建筑業勞動力比例和公共事業勞動力比例的變化國別差異較大。
3. 工業產出與效率的時序分析
工業產出與效率涉及勞動生產率、資源使用效率等諸多方面。我們選擇23個工業效率指標為代表;其中,11個指標為水平變量,4個指標為交叉變量,8個指標為特征變量。
(1)工業產出與效率的變化趨勢
工業產出與效率指標的變化趨勢是:10個指標屬于上升變量,7個指標屬于轉折變量,2個指標屬于波動變量,4個指標屬于地域變量。其中,工業勞動生產率和工業增加值占GDP比例的變化可以反映為水平變量的特點,建筑業增加值占GDP比例可以反映交叉變量的特點。
圖1-21 1870~2010年工業勞動力生產率(1990國際購買力平價PPP)
數據來源:World Bank, 2014.
圖1-22 1800-2010年工業增加值比例
數據來源:World Bank,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