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著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
一是堅決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重點抓好揚塵、機動車尾氣、工業廢氣和臭氧污染治理,全部淘汰黃標車,持續做好禁煤禁燒禁放工作,強化重點污染源實時在線監測,確保自動監測設備運行率100%、傳輸有效率達95%以上,向社會公布污染源重點監控企業名單,強化第三方機構和市民監督,建立區(市)縣大氣質量月排名和改善獎懲機制,主要污染物PM2.5濃度降低4.8%,重污染天數持續減少。全面實行“河長制”管理,強化毗河、江安河等重污染流域治理,推動東風渠綜合整治,加強岷江、沱江流域跨界斷面水質監測考核,完成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綜合治理,深化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完善土壤監測網絡,強化農業生產化肥和農藥減量控害,開展土地重金屬污染治理和修復,保護提升耕地質量。我們將嚴肅認真地打好“三大戰役”,努力讓市民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氣、喝上更干凈的水、吃上更放心的食物。
二是完善綠色低碳發展制度體系。強化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深化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推進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建設,加大環境違法行為執法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偷排漏排、篡改偽造監測數據、非法處置危險廢棄物等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建立生態補償制度,推動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強化綠色低碳發展政績考核問責,實行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全面落實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主體責任,健全永久基本農田“劃、建、管、護”長效機制,強化農業、林業生產能力和生態功能。
三是加快構建綠色低碳能源體系和城市體系。提升電力、天然氣清潔能源消費比重,切實減少煤炭消費量;開展全域限煤行動,推動工業企業煤改電、煤改氣,推廣運輸工具油改電、油改氣,鼓勵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大力推動電動汽車消費,率先推動公交車、公務用車電動化,加快建設充電站(樁)設施,逐步減少化石能源使用。堅持把綠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突出職住平衡,切實減少潮汐交通現象;積極推廣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和成品建筑,減少使用玻璃幕墻,全面推廣綠色施工,實施建筑垃圾現場資源化利用;建立行人、非機動車和公交車優先的路權體系,完善城市慢行系統,試點建設自行車高速公路,鼓勵支持共享單車、共享新能源汽車等共享交通健康發展。
四是建設城市碳匯能力體系。加快中心城區公園和綠地建設,持續抓好“增花添彩”“宜居水岸、活水成都”等重點工程。全面推進環城生態區建設,加快推進江安湖、青龍湖二期、北湖等水庫建設,加快建設李家巖水庫,推進三壩水庫、久隆水庫前期工作。深入實施大規模綠化全川成都行動,規劃建設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和大熊貓國際旅游目的地,加快構建“兩山兩環、兩網六片”的生態安全格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9%。
五是完善綠色低碳消費體系。抓好低碳城市試點建設,倡導綠色低碳文化,鼓勵綠色低碳消費,推廣綠色辦公,倡導綠色低碳出行,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消費的社會氛圍。啟動節能低碳產品認證試點,建立節能環保名優產品目錄。設立碳交易平臺,辦好成都碳交易市場。
(八)著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加快建設最具活力城市
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淘汰落后和過剩產能,防止新增過剩產能,擴大有效產能。加強精準調控,構建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長效機制。加強面向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金融創新,強化金融風險防控。促進電力市場化交易,推動大用戶直購電,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及稅負、人力和物流等成本,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二是深化統籌城鄉改革。深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農村金融、農民財產性收入改革試點。完善來蓉人員落戶制度,推行居住證積分入戶與條件入戶雙軌并行。繼續推進和完善不動產統一登記。加快幸福美麗新村建設,集中連片規劃建設“小組微生”新農村綜合體,新改建村組道路1600公里。深化村級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改革,加快建設一批統籌城鄉綜合改革示范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