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視察山東重要講話、重要批示精神,牢固樹立并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極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省經濟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運行態勢,民生保障鞏固提升,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生態環境繼續改善,經濟文化強省建設成效顯著,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綜合
經濟運行穩中有進。初步核算,全省實現生產總值(GDP)67008.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929.1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30410.0億元,增長6.5%;第三產業增加值31669.0億元,增長9.3%。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7.9:46.8:45.3調整為7.3:45.4:47.3,實現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歷史性轉變。人均生產總值67706元,按年均匯率折算為10193美元。
就業形勢基本穩定。城鎮新增就業121.0萬人。其中,失業人員再就業57.6萬人,困難群體再就業9.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46%,低于4%的全年調控目標。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其中,城市上漲2.2%,農村上漲1.8%;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0%,消費品價格上漲2.1%。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下降1.1%,農產品生產者價格上漲2.8%。工業生產者月度同比價格前降后升,全年出廠價格下降1.5%,購進價格下降2.0%。固定資產投資價格下降0.9%。
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分別實現生產總值31386.5億元和9081.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8%和7.3%;省會城市群經濟圈、西部經濟隆起帶分別實現生產總值23230.0億元和19600.2億元,分別增長7.4%和7.6%。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過30億元、50億元、70億元、100億元的縣(市、區)分別達到52個、27個、16個和6個。
非公有經濟發展較快。非公有經濟增加值39040.9億元,比上年增長7.7%;占GDP比重為58.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民營經濟增加值34258.6億元,增長8.0%;占GDP的比重為51.1%,提高0.2個百分點。
“三去一降一補”取得積極成效。完成270萬噸生鐵、270萬噸粗鋼去產能任務。淘汰煤炭產能1960萬噸,完成年度計劃的120.6%。商品房庫存減少,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4178.1萬平方米,比上年末減少98.7萬平方米。企業負債水平下降,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4.0%,比年初下降2.1個百分點。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平均下調4.15分,養老社會保險單位繳費率降至18%。短板領域投入力度加大,基礎設施投資7842.8億元,比上年增長25.8%。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78.9%,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
扶貧工作成效顯著。現行省定標準下151.2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超額完成120萬人年度脫貧任務。青島、淄博、東營、威海4市率先基本完成脫貧任務。
市場主體培育壯大。新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143.2萬戶,新登記注冊資本(金)2.8萬億元。其中,新登記企業戶數占新登記市場主體的比重為35.8%,比上年提高9.5個百分點。
重點改革繼續深化。削減省級權力事項227項。實施“五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省級公共信用信息平臺(一期)基本建成。省屬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監管基本完成,省屬一級企業全部實現股權多元化。地方金融條例頒布實施,農村信用社銀行化改革全面完成,新型農村合作金融改革試點合作社達到284家。中小學校長職級制和去行政化改革全面推開。所有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法人治理結構改革啟動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