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基礎能源,煤炭行業經歷了5年高速的投資潮,在有效緩解能源瓶頸的同時,產能過剩風險日益凸顯。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局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據不完全調查,目前包括新建、改擴建、技術改造和資源整合在內的全國煤礦在建規模高達11億噸左右,這相當于去年中國全年煤炭產量的一半。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研究員周大地指出,問題的嚴重性在于,以煤炭為龍頭,進而上馬電力、冶金、煤化工以及其他高耗能項目。這和地方政府的投資沖動有關,把資源變成利益,從而跑馬圈地,擴大生產規模。以煤炭為主拉動整個產業鏈的這種發展,是以低效利用資源為標志的發展,以至于很多地方政府不管宏觀經濟形勢,盲目擴大投資。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煤炭價格的走高,從2002年到2005年,煤炭行業投資年均增長50%,2006年增幅也達27.2%。這5年間,全國新投產煤炭產能約6.66億噸。
發改委報告指出,根據煤礦建設周期,預計2007年、2008年新投產能力將有較大幅度增加,產能增長快于煤炭需求增長。
國家有關部門對煤炭產能過剩問題給予了高度關注。去年下半年以來,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清理煤礦在建項目,控制新開工煤礦項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資的過快增長。今年一季度,煤炭投資同比增幅為4.1%,回落比較明顯。
發改委報告預計,今年煤炭供需在總體保持基本平衡態勢的基礎上,供大于求的壓力進一步增加。當然也不排除局部地區、部分煤種、個別時段出現供應偏緊的情況。
目前,由于國家控制出口、鼓勵進口的政策效應日漸顯現,特別是國際國內市場煤價的逐漸接軌,進口煤炭成為沿海地區電廠等的經常性行為,煤炭凈進口局面在一季度的出現,給國內煤炭市場進一步增加了壓力。
為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過快增長,發改委等八部門將組織開展專項大檢查。檢查內容包括:落實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調控政策情況;落實差別電價政策情況;清理和糾正在地價、稅費等方面違規出臺的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優惠政策情況等。 (記者 劉錚 安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