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濕地保護,敦煌實施了“綠色屏障”工程,包括“三北”防護林、封灘育林(草)、平原綠化、防沙治沙、退耕還林等生態建設工程。敦煌還建成了敦煌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泉省級濕地及候鳥自然保護區和東湖市級自然保護區,新增天然林成林面積10萬畝。同時,采取圍欄、封堵路口、蹲點、巡查等措施,加大對西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4個自然保護區的監管力度,清除了玉門關一帶放牧的13群3900只羊,查處了9起盜獵案件。
為防治莫高窟沙害,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和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于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進行了合作,在莫高窟與鳴沙山之間種植植物進行防沙,并在窟頂崖邊設置4.7千米的尼龍防風柵欄。工作人員還在窟頂沙地上設置了由不同大小的石塊覆蓋的方格,進行礫石覆蓋阻止風沙流的試驗。該試驗使崖邊的風蝕減少,落下崖邊和落入洞窟的沙量也在減少。
2007年3月,總投資4100萬元的月牙泉水位下降應急治理工程啟動。據敦煌市鳴沙山月牙泉管理處主任馬生凱介紹,“月牙泉水位由去年的平均水深1米上升到了現在的平均水深2米,最深2.3—2.4米,達到7年以來的最高值。水域面積由去年的8.3畝擴大到現在的12畝,擴大了3.7畝。”
同時,《敦煌市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得到了甘肅省政府的批復,《敦煌生態環境和文化遺產保護近期工作方案》也被省政府批準,共涉及項目20個,總投資19.33億元。此外,總投資2.61億元的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今年2月份已由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立項實施。陽關自然保護區申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項目已上報國家評審。
據介紹,目前“引哈濟黨”工程環境評價大綱已通過國家環保總局評審,《甘肅省引哈濟黨跨流域調水水資源配置任務書》已得到水利部批復,項目已列入全省“十一五”規劃,正在爭取國家立項。此項工程實施后,可從根本上解決敦煌地區地下水位及月牙泉水位下降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