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標水源影響9000多萬人口
環保部要求讓公眾享有充分知情權
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立軍今天(27日)在遼寧省沈陽市召開的全國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會上透露,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基本項目和補充項目29項指標、《地下水質量標準》23項指標進行單因子評價,全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近五分之一不達標,超標水源影響9000多萬人口。2008年,環境保護部直接調度處理的135起事件中,其中46起涉及飲用水源環境安全。
“有的地方居然出現了飲用水源保護區為污染項目讓地的問題。”張立軍說,環境保護部在檢查中發現,某個地方,建設項目居然建在了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為了保住項目,這個地方竟然調整保護區范圍,將保護區范圍縮小。到目前為止,一些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排污口尚未全部取締。
張立軍證實,目前,我國飲用水源環境安全保護工作形勢依然十分嚴峻。他說,按照環境保護部的要求,各級政府要定期公開飲用水源地達標情況,同時,要在飲用水源地設立界牌、界碑,讓公眾享有充分的知情權。
“群眾飲水安全是環境安全的基礎。”這是張立軍在今天的會上說的一句話。“以前全國飲用水源到底是個啥狀況都不知道,”張立軍說,從2006年開始,差不多用了3年時間,環境保護部完成了全國城市、城鎮和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據他介紹,截至2008年年底,全國已完成全部4002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基礎環境狀況的調查評估,建立了31個飲用水水源地基礎環境信息數據庫,繪制了4000多幅飲用水水源地基礎信息圖。
2008年,環境保護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監察部等國務院多個部門,對飲用水源保護區各項整治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了后督查。全國共出動環境執法人員35萬人次,檢查了4661個飲用水源保護區,其中有4512個已經整改,占督查總數的97%,取締、關閉飲用水源一、二級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及違法建設項目845個。而由環境保護部直接高度處理的46起飲用水源環境安全事故也都得到了妥善處理。
但是,就是如此監管,仍然突發事件頻發。據張立軍介紹,近幾年來,全國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多次發生突發污染事件,有些地方連續發生重金屬污染事件。同時,全國尚有部分水源仍未制定相應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除上海、遼寧、江蘇等個別省級環境監測站和部分地市級環境監測站外,絕大部分監測站不具備全指標監測能力。”據張立軍介紹,不僅如此,國家缺少專門的水源環境質量標準和評價規范,飲用水安全保障條例的起草研究工作也剛剛起步。
張立軍表示,各地要堅決取締保護區內違法建設項目和可能污染水源水體的活動。環境保護部要求各地在審批項目時,要進一步提高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及上游地區建設項目的環境準入門檻,以重金屬污染防治為重點,全面排查高風險污染源。進一步提高飲用水水源準保護區及上游地區建設項目的環境準入門檻,以重金屬污染防治為重點,全面排查高風險污染源。
他表示,環境保護部會同國務院8部門將持續開展嚴厲打擊違法排污行為。
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和公開制度,讓公眾充分享有知情權。是張立軍反復強調的一點,他鼓勵公眾參與飲用水源保護的監督管理。
“各地要逐步建立重要水源達標信息公開制度,地方政府要定期向社會公布轄區重要水源達標狀況。”張立軍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公眾享有充分知情權。記者郄建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