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伴隨著中國銅的去庫存化,銅價看多者悄然抬頭,
LME銅價是否真的突破1萬美元在望?
□ 財新《新世紀》記者 范軍利 | 文
中國需求論常被看做大宗商品價格漲跌的指揮棒。今年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可能放緩的爭議,國際商品市場出現震蕩回調走勢,其中倫敦銅自年初至今已跌去6.65%。
倫敦銅價下跌、國內現貨銅價格上揚,使得2010年以來的銅價倒掛的怪象逐漸扭轉,曾經以銅庫存融資的現象亦逐漸消失。標準普爾9日發表報告稱,如果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突然出現放緩,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價格可能會下跌50%-75%。
對此,經濟學家謝國忠(專欄)表示,中國經濟更可能“軟著陸”。他認為,“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出現2008年動蕩的可能性很小。”
進入6月,在對銅價上漲乏力的擔憂及國際銅市小幅下跌的現實中,唱多者悄然抬頭。
6月9日,巴克萊資本有色金屬分析師斯尼古拉斯?諾登在一個全球銅市場研討會上表示,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價將在2011年底上漲至每噸1.2萬美元。諾登表示,銅需求的增強以及全球銅供應的緊張將導致銅價創下歷史新高。“投資需求也將為銅價的上漲提供強勁的動力。”
此前一天,中國最大的有色金屬貿易商之一邁科金屬國際集團首席交易執行官何金碧告訴財新《新世紀》,公司最近“開始買銅了”。他介紹,該公司5月銅進口量環比增長了30%-40%,基本恢復去年同期水平。與今年前4月的零進口相比,這一速度令人刮目。
另外一個支持中國需求的數據是,3月中旬以來,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去庫存化速度開始加快。截至6月3日,庫存量已經從17萬噸下降51%至8.6萬噸。
中國的真實需求,仍是決定銅價最重要因素。多空穿插運行的銅市,短期內仍將出現高位反復震蕩。
銅市震蕩
6月8日,滬銅小幅低開。盤中一度拉升但尾盤跳水,期價收出陰線。主力1108合約以68050元/噸開盤,全天收盤于67500元/噸,較之前一交易日下跌760元/噸。
此前一日(6月7日),LME基金屬收盤基本持平、交投清淡。當日LME三個月期銅收漲5美元,報收于9140美元/噸。
今年2月至今的國際商品市場,不少前期漲幅較大的品種經歷了20%-30%的回調。而金屬行業“老大”的銅,跳水也曾達到15%以上。期銅重回9100美元/噸下方,這主要是期銅市場偏于從宏觀經濟方面尋找方向,而近日來美國出爐的一系列經濟數據喜憂參半,經濟增長速度低于預期。
回到中國市場。3月中旬上海期貨交易所銅庫存達到17.7萬噸,是2010年5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市場本來對于中國的緊縮政策是否會影響國內的銅消費,導致銅庫存量上升,繼而拖累全球銅價感到擔憂。
不過,中銀國際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從3月中旬以來,上海期貨交易所的銅去庫存化速度很快。雖然相比截至5月27日的一周,銅庫存量增長3854噸,是3月中旬以來首次實現周環比增長,但過去兩周庫存水平介于8.2萬-8.6萬噸之間,是2009年8月、9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另一個影響銅價的因素,是智利礦工罷工事件。截至6月8日,智利國家銅業公司的埃爾特尼恩特銅礦罷工進入第三天。麥格理投行認為,罷工每持續一周將導致銅產量損失4000噸-5000噸。南非標準銀行表示,鑒于目前精礦市場供應充足,該事件對于期銅市場的影響微乎其微。”
“融資銅”
伴隨著上游銅進口量加大、下游消費量激增,一個專屬名詞——“融資銅”逐步流行開來。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銅生產國和消費國。2010年,中國銅礦產量和消費量分別占全球總量的24.8%和消費量的41.1%。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銅部處長段紹甫表示,2011年中國銅實際需求量會保持在6%以上,實際消費量將突破700萬噸,達到763萬噸左右。
4月,中金公司發布報告稱,去年年中以來,中國的保稅倉庫銅庫存增加了約45萬噸,其中相當大一部分增幅與融資有關。
北京一位銅貿易商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融資銅”是指進口企業向銀行交付進口電解銅總額20%的保證金,之后由銀行向企業開出延期付款美元信用證進口銅至中國。一般來說,一個月后拿到電解銅現貨,并快速出售,相當于有了一筆60天或150天的短期融資,通常企業借此獲得流動資金,另則通過轉口貿易,獲得美元低利率貸款,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
“融資銅”的出現,源于國內逐步收緊的銀根政策。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貸款。金屬銅因其單價高、金融屬性強,被認為是常用的貿易融資工具。企業借此解決流動資金,獲取更低廉的資金使用成本,2008年時這一融資工具曾被廣泛運用,2010年下半年再次死灰復燃。
何金碧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尚不清楚中國保稅庫的45萬噸數據是否屬實。不過,即便存在的話,“也是企業的一種正常行為。”
“融資銅”自去年7月形成以來,一直延續到5月,蓋因銅價進出口倒掛嚴重,即國際銅價高,國內低。企業進口銅以后賣了就會賠,只能放在倉庫,為防止閑置,而抵押給銀行貸款融資。
不過,“融資銅”很快遭遇政策阻擊。
2011年3月20日,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外匯業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要求“轉口貿易收入結匯或劃轉金額超過相應支出金額20%的,企業應當持上述單證向當地外匯局申請;經當地外匯局核準后,銀行方可為企業辦理相應結匯或劃轉手續”。同時要求,加強外幣貸款額度的管理,確保將90天以上的信用證的開具納入短期外債額度指標中,進一步收緊了該額度。
東吳期貨研究員表示,新規對轉口貿易外匯管理的加強,使得“融資銅”的融資功能被削弱,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國內銅進口的壓力。
“倒掛”怪象
始自2010年的銅價倒掛現象,為國內銅加工業帶來噩夢。而市場冀望近期現貨銅高升水,可以為瀕于破產的銅加工業帶來生路。
2010年以來,國內所有銅冶煉企業遍嘗“高價進口原料,低價銷售產品”之苦。多數銅冶煉加工廠因此破產、停工、設備閑置。
一位加工廠廠長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企業采購原材料價到企業后每噸為7.5萬元左右,而企業加工完成后的產品粗銅,銷售價格是7.2萬元左右,也就是說,每加工1噸,企業會虧損3000元左右。
有鑒于此,該加工廠目前已停工近一年。自去年七八月份以來,國內多數銅加工企業或倒閉,或停產,生活艱難。另一方面,這些苦苦掙扎的加工企業,因為電解銅普遍征收的10%出口關稅,而無法將制成品出口至國際市場。
何金碧透露,持續長達八個月的倒掛現象自今年5月份開始逐漸轉為“順掛”,即現貨高升水出現。今年以來國際銅價震蕩回調,跌幅較快,致使國內外銅價逐步同軌。
他表示,前半年,由于國際銅價過高,中國長期基本沒有銅進口。而這一情況會隨著6月以后的消費高峰逐步改善。“未來3個-4個月,進口量會加大很多。”他認為,在包括中國需求等諸多因素帶動下,銅價下半年突破1萬美元沒有問題。
未來支持銅價走強的原因,他認為,日本地震突發后,日本冶煉廠停工,為履行合約,日本不得不從中國保稅區購買銅向買方交貨;另外,政策高壓下的“融資銅”暫停進口;三是6月之后的銅消費旺季即將到來,推升了通道需求。
業內人士建議,銅業應通過兼并重組收購等方式進行行業整合,以淘汰實力較弱小的加工企業,最終優勝劣汰,實現健康的產業競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