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4
問:鄭州市糧食生產用水有哪些突出的矛盾?
答:我市糧食生產用水的矛盾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水資源嚴重短缺與糧食生產用水的矛盾。我市人多水少,屬于典型的水資源缺乏地區。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新增的供水能力基本用于工業和城市,部分原來農業灌溉水源也轉移到工業和城市供水,加重了糧食生產用水的短缺程度和調配難度。
二是雨水資源時空不均與糧食生產用水的矛盾。我市年內降水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汛期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六成;年際降水量變化大,最大降水量與最小降水量相差兩倍左右,特殊的降水條件使我市水旱災害頻繁,以旱為主,對糧食生產用水造成較大影響。
三是農田水利建設滯后與糧食生產用水的矛盾。水利是農業的命脈,灌溉是保障糧食生產穩定的重要措施。我市灌溉設施大多建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工程標準低、工程完好率低,特別是田間工程、末級渠系工程標準更低且老化失修嚴重,雖經近幾年的大規模改造,但更新改造的任務仍很重,造成糧食用水調控能力不足,糧食生產用水效率不高。
5
問:保障糧食安全,首先要做到保障糧食用水安全。對此,您有何建議?
答:為保障糧食用水安全,需要增強全社會的水憂患意識,使節約水、珍惜水、保護水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全社會共同努力,嚴格控制用水總量,全面提高用水效率,嚴格控制入河湖排污總量,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構建節水型工業、生活服務業和良好的水生態環境,形成有利于水資源節約保護的經濟結構、生產方式、消費模式,為糧食用水富余出更多的水量。具體到保障糧食用水安全我認為應該重點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是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為重點,全面提高糧食用水保障能力。在井灌區,加大機井升級改造力度,提高井灌的灌溉保證率,進一步擴大改善灌溉面積;在大中小灌區,加大末級渠系建設改造力度,解決最后一公里灌溉問題;在西部山丘區,加大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壩、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力度,解決灌溉水源問題。
二是認真總結推廣技術成熟、效益明顯、農民接受的節水灌溉方式,加快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建設,盡快實現從傳統的粗放型灌溉農業和旱地雨養農業向以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為目標的農業用水方式轉變。
三是著力建設節水農藝綜合技術體系。渠灌區和井灌區應采取不同的節水灌溉和節水農藝措施,形成農業水資源高效利用的技術體系。山丘區應逐步調整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擴大抗旱節水型糧食作物的播種面積,采用地膜覆蓋、保護性耕作等技術發展旱作糧食生產。
只要大家共同攜手、共同行動,水資源一定會更好地服務現代農業的發展,保障我市糧食穩產增產。
6
問:氣候變化對鄭州糧食生產用水帶來了哪些挑戰?
答:一是氣候變化對糧食生產水資源供給安全性產生深遠的影響。氣候變化加劇了降水的時空變異與不確定性,增加旱澇災害的頻率和強度,直接影響到為糧食生產供水的工程的安全性、穩定性和利用效率,進而威脅糧食生產安全。二是氣候變化將增加鄭州生產、生活、生態用水矛盾,導致用水競爭增加,加劇糧食生產水資源供需矛盾。
7
問:在“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到來之際,鄭州市水務局作為鄭州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對廣大市民有什么倡議?
答: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借此機會,鄭州市水務局向廣大市民倡議,為了生命之水的碧波長流,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倡導健康綠色環保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做節水、愛水、護水的表率。爭做節水、愛水、護水的志愿者,將實踐活動與宣傳活動結合起來,向身邊的人廣泛宣傳,提高全社會節約珍惜保護水資源意識,為保護我們珍貴的水資源,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家園積極行動,共同努力。我們相信,只要全社會增強節水意識,人人參與節約用水,家家堅持節約用水,必將能夠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鄭州糧食穩產增產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鏈接
世界水日(WorldWaterDay)是人類在20世紀末確定的又一個節日。
水是一切生命賴以生存,社會經濟發展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重要自然資源和環境要素。但是,現代社會的人口增長、工農業生產活動和城市化的急劇發展,對有限的水資源及水環境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在全球范圍內,水質的污染、需水量的迅速增加以及部門間競爭性開發所導致的不合理利用,使水資源進一步短缺,水環境更加惡化,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威脅著人類的福祉。
為了進一步喚起公眾的水意識,建立一種更為全面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體制和相應的運行機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確定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
中國水周:198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頒布后,水利部即確定每年的7月1日至7日為“中國水周”,考慮到世界水日與中國水周的主旨和內容基本相同,因此從1994年開始,水利部確定每年的3月22日至28日為“中國水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