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社保專家鄭功成接受本報專訪喜說“財政加大投入”
本報北京消息 特派記者 馬漢青 李宜航 崔朝陽 尹安學 王雷 報道:“我國公共財政,將持續加大對社會保障的投入!”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社會保障是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針對其中的熱點,著名社 會保障專家、全國人大常委、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如此表示。
增加社保投入人民共享發展成果
記者:十七大報告提出,“采取多種方式充實社會保障基金”,這意味著什么?
鄭功成:這非常清楚地表明,我國公共財政將持續加大對社會保障的投入。社會保障制度是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必要的基本途徑,政府作為社會保障的主導力量,隨著國家財力日漸增強,財政應當成為整個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礎。
當然,政府在社會保障的不同項目中,承擔的責任也是不同的。在社會保險方面,主要體現勞資責任分擔,政府財政則承擔著雇主與公共財政的雙重責任;社會救助制度,需要由財政全額負擔;各項社會福利事業,需要財政直接支持,而對慈善事業、企業補充保險等則可體現為免稅優惠等措施。加大財政投入是充實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途徑,也直接具體地體現著執政為民、以人為本、共享成果的科學發展理念。
先實現全覆蓋再縮小差距求公平
記者:目前各地都在加快建立覆蓋城鄉的社保體系,但某些險種的保障水平,與老百姓的要求可能還有差距,您怎么看?
鄭功成:從總體上看,我國社會保障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保障不足,同時存在著現實差距。比如同樣是醫療保險,職工醫保待遇較高,居民醫保(包括未成年人)與其繳費水平相對應,待遇水平也相應較低,農村合作醫療保障程度更低些,有人會覺得“不解渴”。
應當肯定的是,解決國民疾病醫療的制度安排,必然是建立一個統一公平的醫療保障制度,但還要承認地區和群體之間的差異性、多樣性,最重要的是先實現“全覆蓋”,然后再通過制度調整,從現實需求與能力出發,從縮小不公平開始,最終實現公平。
我對整個社會保障待遇水平的逐步提高有充分的信心。國家已經站在了一個較高的發展平臺上,國民福利增長不可逆轉。今后社會保障將不僅是“雪中送炭”,而且必定在解除國民諸種后顧之憂的基礎上,不斷地“錦上添花”。
社保基金增值可投資于公共領域
記者:對老百姓關注的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問題,您有何建議?
鄭功成:基金制的社會保險僅僅保值是不夠的,重視投資與實現增值是其內在要求,但如何實現卻需要理性考慮。
在目前資本市場尚不成熟、公共領域投資需求旺盛的情況下,我不贊同社會保險基金盲目進入股市或者采取私人投資模式。建議采用類似于新加坡公積金局那樣的公營模式,主要投資于公共領域。
比如,建設公共房屋以解決低收入階層的住房困難、投入到欠發達地區的基礎設施與公共設施建設,還可以投向類似于南水北調這樣的特大型建設項目。這既可解決相關群眾困難,又可讓社會保險基金獲得長期穩定的回報,是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乃至政治效益兼得的取向。
當然,這里講的是社會保險基金,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的社保基金已經開始進入證券市場,繼續進行證券投資亦是可行的,但同樣要注意防范風險,最好是開展海外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