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09年5月21日,瞭望天安門前正在進行大修施工的長安街上車輛行駛井井有條。 中新社發 廖攀 攝
編者按:今年十月一日,中國人將通過閱兵、游行、聯歡等方式慶祝中國“六十歲生日”。那一刻,數以十萬計人群的匯聚之地,將是“神州第一街”長安街。
長安街,是一座高企地標,是中國最具象征意義的政治空間之一,承載著中國人的公共政治生活。中國六十年發展累積的蓬勃張力涌動在長安街上,即便是最細微之處都蘊含著中國六十年歷程的復雜與深厚,讓每一雙想讀懂中國的眼睛,不約而同望向這里。
今日起,本社推出《中國經絡》系列文章,在對六十年長安街的注目禮中,解碼這條令外界熟悉又陌生的中國經絡,敬請垂注。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日電題:長安街正“變臉” “政治經絡”添人情
中新社記者 德永健
“神州第一街”長安街心臟地帶的天安門郵局,開張一個月以來幾乎天天爆滿。在這個五十平方米左右的郵局里,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們爭相購買紀念郵票和明信片,特別是讓工作人員免費蓋上與天安門相關的郵戳。
當國慶六十周年慶典即將來臨之時,正在“變臉”的長安街不止是在天安門第一次設立固定郵政服務網點。從今年三月末至今,長安街自一九七八年后的第四輪大修正加緊施工,內容包括拓寬道路,更新便民設施,美化街邊綠地,乃至換上可承載近四十噸裝備的重型井蓋。
一九四九年后,長安街作為中國“政治經絡”的顯赫有目共睹。中心區域的天安門廣場是中國在世界最具象征的標志,最寬一百二十米的街道,幾番延展后的百里長度,百萬人組成的游行隊伍一度在這里浩蕩經過。
今時,外界眼中專注于加大、加寬、加長的長安街除了繼續保證政治用途,正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富人情味和親切感,在繁華壯觀與生動細致、在“講政治”與“為民服務”之間尋找微妙平衡。
“平時怎樣給大家創造更方便、更舒適、更人性化的環境應該成為長安街的努力方向,但作為‘神州第一街’,長安街首先要滿足閱兵、游行、集會等政治功能,這點毋庸置疑。”北京清華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總規劃師鄭光中教授強調。作為建筑大師梁思成的學生,鄭光中參加了自一九六四年起的歷次長安街規劃。
為了保證政治用途,長安街注定對一些變化說不。比如規劃人員一度設想在長安街地下通道修建包括咖啡廳、餐廳、廁所等便民設施的商業街,但最終出于安全考慮而放棄。“所以現在長安街的地下通道干干凈凈,連一個角都沒有,站上去可直接望到對面,包裹一類的東西放上去一眼就能看到。”鄭光中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