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6月13日,鐵道部就京滬高鐵開通運營舉行新聞發布會,鐵道部副部長胡亞東(左二)在發布會上表示,京滬高鐵將于6月底正式開通運營,票價已經確定,時速300公里動車組列車商務座1750元,一等座935元,二等座555元。時速250公里動車組列車一等座650元,二等座410元。中新社發富田 攝
中新網6月15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5日刊文《京滬高鐵帶來的不僅僅是速度》。文章說,包括京滬線在內的高速鐵路帶給中國的絕不僅僅是速度,更有對中國模式、中國標準、中國道路的深深思考。
文章摘編如下:
京滬高鐵將在6月底正式開通。中國鐵道部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了這一消息。這條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雖然并不是中國的第一條高鐵,但連接中國經濟中心與政治文化中心的高速通道仍足以吸引眼球。
1300多公里的距離,在最快不到5個小時的時間里壓縮為零,對陸路交通來說,是劃時代的。雖然全球航空業、特別是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航空體系已高度發達,但在氣候變化日趨劇烈的現在,更少受天氣影響的鐵路交通具有比航空業更大的實用性,而高鐵將鐵路相對飛機的最大劣勢——速度一下子拉近了很多,這無疑是對人類交通發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去年冰島火山噴發時,火山灰導致大半個歐洲的航空業陷入癱瘓,當時就曾引發整個歐洲熱議高鐵建設。
從2008年4月18日開工,到現在提前一年多建成并試運行,京滬高鐵體現出來的“中國速度”依然讓人驚嘆。相比法國和歐洲過于冗長的建設周期,這種越來越得到認可的“中國速度”有很多值得歐洲和世界借鑒之處,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也在國情咨文中拿中國高鐵激勵美國國民不要甘居人后。
而從國家層面來說,京滬高鐵的意義與作用無疑是深刻而巨大的。一個國家的遠程運輸能力,也是一種國家實力。在單位時間里運送的人數越多、距離越遠,表明國家的整合運籌掌控能力越強。在中國廣袤的國土上,在人口遠距離流動頻繁的大勢下,鐵路特別是高鐵這種大運力、快速度的運輸體系的建成與完善,玩轉的將不僅是超大規模人口的“乾坤大挪移”,更將在全新的環境條件下實現諸種要素全國性的配置。
另外,京滬高鐵針對之前對高鐵“貴族化”的質疑而進行了“降速降價”改革。從輿情上看,定價策略基本上滿足了大多數人的心理預期。
專家預計,中國高鐵從長期來看,比起其他運輸方式,必將成為廉價和有效的旅行工具。中國作為目前全世界高鐵里程最長的國家,也必將成為很多國家借鑒的標本。
在中國龐大高鐵建設計劃中,京滬高鐵只是其中一個標志性工程。一位中國學者說:“當中國高鐵伴隨著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城市化進程,當中國的三大世界級經濟圈通過四五個小時的高鐵連成一片的時候,當‘四縱四橫’的高鐵網絡把大半個中國都連成一體的時候,它帶給中國的絕不只是速度的改變,而是中國人時空觀念的轉變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是世界上最大的統一市場的形成,是全球現代化進程中中國標準的逐漸出現。”
可以說,包括京滬線在內的高速鐵路帶給中國的絕不僅僅是速度,更有對中國模式、中國標準、中國道路的深深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