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生活中處處有輻射
“說到輻射,可以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朱立教授介紹到,電視塔、微波爐所產生的電磁輻射屬于非電離輻射。核輻射為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包括α、β、γ射線,X射線,中子和其他粒子束。“自古以來,人類就在天然的輻射環境中繁衍生息,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受到天然輻射的照射。”
天然輻射有三個來源,來源之一就是人體內部有放射性核素鉀—40。天然輻射的第二來源是土壤、巖石中含有的鈾、釷、鉀—40等天然放射性核素。住的房子、走的路、喝的水、吃的食物、呼吸的空氣都有可能含有微量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的第三來源是宇宙射線。宇宙射線包括外層空間來的初級宇宙射線,以及它與大氣層中物質相互作用所產生的次級宇宙射線,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都要受到這種宇宙射線的照射。這三種天然輻射,構成人們通常所說的“天然本底照射”。
天然輻射隨時間的變化較小,但隨地域、環境的變化較大,例如緯度高的地區、地勢高的地方,或在洞穴中、在地下室里,或居住在花崗巖、煤渣磚房屋中的人們,受到的天然輻射要高一些。據世界權威機構2003年發布的統計。世界天然輻射水平的范圍為1—10毫希沃特/年,平均為2.4毫希沃特/年,其中體外40%為體外的受照,60%為食入、吸入后所引起的體內照射。
朱立介紹,在現代社會中人們還會接觸到各種人為的輻射,如X光檢查、看電視、坐飛機、抽煙、使用微波爐等。住在核電廠周圍每年約受到0.0002毫希伏,乘坐飛機每小時約0.005毫希伏,每天看1小時電視則每年約0.001毫希伏,吃食物每年約0.02毫希伏,一次X光檢查約0.50—2.0毫希伏。
輻射的生物效應有兩大類:軀體效應和遺傳效應。軀體效應是對受照人體本身的效應,如皮膚燒傷、白血病、甲狀腺癌、致死等。遺傳效應是受到人的遺傳基因發生變異,影響下一代的健康。一般來說,人體一次受到250毫希沃特以下的照射不會發生損傷。“盡管人體對輻射有一定的適應性和恢復能力,但是,輻射會不同程度地損害人體的健康。”朱立強調。
科學防輻射小貼士
五種人特別要注意電磁輻射污染 生活和工作在高壓線、變電站、電臺、電視臺、雷達站、電磁波發射塔附近的人員;經常使用電腦、電視電子儀器、醫療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的人員;生活在現代電器自動化環境中的工作人員;佩戴心臟起搏器的患者;生活在以上環境里的孕婦、兒童、老人及病患者等。
家用電器擺放不宜過于集中 一些易產生電磁波的家用電器,如收音機、電視機、電腦、冰箱等更不宜集中擺放在臥室里,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劑量輻射的危險之中。
各種家用電器、辦公設備、移動電話等都應盡量避免長時間操作,同時盡量避免多種辦公和家用電器同時啟用 手機接通瞬間釋放的電磁輻射最大,在使用時應盡量使頭部與手機天線的距離遠一些,最好使用分離耳機和話筒接聽電話。注意人體與辦公和家用電器距離,對各種電器的使用,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離電器越遠,受電磁波侵害越小。如彩電與人的距離應在4至5米,與日光燈管距離應在2至3米,微波爐在開啟之后要離開至少1米遠,孕婦和小孩應盡量遠離微波爐。實習生 趙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