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老齡化怎么辦——
對“空賬”無須過分擔心,養老保險基金結余1.9萬億元,當前按時足額支付沒問題;
社保金投資運營正在研究,投資有多種選擇,前提是確保安全
【鏡頭】莫玲就職于北京一家出版社,月工資6000多元,每月的工資條上都會顯示扣去養老費近500元。擁有養老保險讓莫玲感到心里踏實,但最近,相繼在網絡上看到“個人賬戶實際上沒錢”以及“近半省份養老金透支”等消息,讓她擔心起來,“等我20年后退休時,正是中國老齡化高峰,養老金支付有保障嗎?”
記者:前不久,有學者提出,中國目前養老保險空賬高達1.3萬億。這讓許多人為“養老金還能不能發得出”擔心。社會保險基金當前是否存在支付風險?
胡曉義:首先要請大家放心,目前社保基金按時足額支付沒問題。
對于空賬問題,要全面地來看。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最初整個養老保險采取現收現付的方式,個人賬戶是記賬。從2001年開始,陸續在13個省份做實個人賬戶。
如果單看個人賬戶,空賬的確存在且數額不低,目前正在逐步做實的過程中。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應當看到,整個社會保險基金、包括養老保險基金是有結余的。2011年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2.35萬億元,總支出1.8萬億元。加上歷年的結余,目前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的結余達2.7萬億元,其中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約1.9萬億元。統籌考慮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狀況,不存在太大問題。
當然,目前養老保險尚未實現全國統籌,因此有的省份盈余有的省份不足,不足的省份需要財政補貼。
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最大的不同在于,商業保險往往通過精確的計算和運作“以收定支”,出現“收不抵支”就很難運行下去。社會保險則不同,當然也要避免出現巨大的赤字,但保障功能是第一位的,不僅看自身收支,而是和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財政狀況、國有資產等緊密相聯。因此,我們既要未雨綢繆,又要充滿信心。
記者:那么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又怎么樣呢?
胡曉義:“老齡化”的確給制度持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1.77億人,占總人口的13.26%,預計到“十二五”期末將達到15%左右。有學者測算,我國總人口撫養比在2015年前后突破50%,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口機會窗口”將逐步關閉;即使嚴格控制養老金增長水平,2030年前后養老金支出總額也將以10萬億計。各種研究的成果還需深入論證,但總的判斷方向是一致的,即人口老齡化來勢迅猛,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帶來深刻影響。
面對這一嚴峻挑戰:一是不怕,堅信只要保持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中國任何時候都能養活自己的老年人,而且會讓他們生活得越來越好;二是認真對待,因為一個人口超過10億的發展中大國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世界上沒有先例,必須立足于國情不斷地探索,抓緊進行制度、政策、資金安排的準備。
記者:具體的準備包括哪些呢?
胡曉義: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繼續擴大覆蓋面,向“全覆蓋”邁進。覆蓋面擴大了可以更好地發揮“社會共濟”的功能。
二是增加資金儲備。除了我剛才提到的社會保險基金外,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所累積的資金也在不斷增加,為將來有可能面對的支付高峰做好儲備。
三是安全投資保值增值。隨著資金積累的增加,應當考慮采取措施避免貶值。目前人社部正會同其他部門共同研究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保值增值問題。我想強調一點,社會保險基金的投資,必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爭取在一個較長周期內實現保值增值。投資有多種選擇,但都必須符合安全第一、收益穩定、全部收益用于參保人這幾條基本原則。
四是一些地方在進行延遲退休的探索。目前,中國實際的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我們首先要進一步規范退休制度,同時對一些地方依據實際情況進行的探索積極地總結有益的經驗。(記者白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