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河北農民于盈申獲88個獻血證;村民說他傻,網友稱其“最美易縣人”
- 對話人物
河北易縣農民于盈申,42歲,從1997年開始,近16年無償獻血90余次,達33400毫升,相當于人體總血量6倍多(人體總血量為4000-5000ml)。
- 對話動機
于盈申靠四處打工養家,平時打工到哪兒,獻血到哪兒,16年來,獻血地點遍及北京、拉薩、杭州、酒泉等9省12市。
他被國家衛生部、中國紅十字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授予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
網民贊其為“最美易縣人”。
16年獻血90余次
新京報:你還記得第一次獻血的情形嗎?
于盈申:第一次獻血是在1997年5月8日,那天是世界紅十字日,當時,我在北京公主墳附近當建筑工。當天下午,我轉到城鄉貿易中心,剛巧商場門口停著一輛流動獻血車,旁邊還有宣傳屏,上面說獻血對身體不僅無害還有益處。于是,我就去化驗,結果顯示合格,就獻了400ml。
新京報:你16年獻血達33400毫升,按每次獻血200-400ml算,差不多每個月都要獻一次,身體受得了嗎?
于盈申:獻全血后,是要隔半年才能獻下一次。我在1997年、1998年都是半年獻全血一次。后來,也獻成分血。獻完全血隔3個月就可以獻成分血;兩次獻成分血之間,只用隔4周。這有科學依據,我按規定的時間獻,不會影響身體。
新京報:一個獻血證可以登記了幾十次獻血記錄,但聽說你有88個獻血證。
于盈申:因為全國跑,獻血證都放在家里,所以每到一個地方獻血,就只好領一個新的。如果在這個地方呆的時間長,獻過幾次血,就登記在一個證上,但大部分時候都是在一個地方呆倆三月就走,所以,就獻一次,領一個新證。
新京報:那你究竟獻過多少次血,有統計嗎?
于盈申:差不多90多次吧。
“做了點小事,人家卻一直惦記我”
新京報:你獻血時有沒有遇到讓你難忘的人或事?
于盈申:2005年,在甘肅,我打車去獻血,司機聽說后,主動免我的車費,我特別高興。但也有不被理解的時候,有一次我要去獻血,還勸工友一起去,旁邊有個雜貨店老板說,這人是傻吧。我生氣,但我獻我的血,不和他爭論。
新京報:為什么不和他去爭論?
于盈申:各人有各人的想法,何必抬這個杠。那句話咋說的,走自己的路,叫別人去說吧。只要做的是對的,不理解的人總有一天會理解,不用現在費口舌。
新京報:獻血時造成的誤工費和打車費,你都要自己承擔,你也不富裕,為什么?
于盈申:一般在工作時間獻血都是因為廣播里說血荒了,急著用血,等不到放假去獻。既然是血荒,有人等著血救命呢,我損失一點錢算不上什么。
新京報:你在那么多地方獻過血,哪里的獻血措施做得比較好?
于盈申:杭州。我在那就獻過一次血,到現在,每到我過生日,杭州的血液中心都會給我發短信,祝我生日快樂。我做了一點小事,人家卻一直惦記我,心里暖洋洋的。
新京報:那有沒有覺得在獻血的細節方面,有需要改進的?
于盈申:在甘肅,我獻血碰到一個小姑娘,她化驗發現肝炎。采血的護士就說,你可永遠別再來了。小姑娘聽了哭了。我覺得,獻血是好心,即使不合格,也要好聲好氣的告訴人家,別傷了人家做好事的心。
“聽說血荒,就生氣”
新京報:要是第一次沒有碰到流動采血車做宣傳,你覺得今后還會獻血嗎?
于盈申:第一次確實挺偶然的,但我覺得即使那次不碰上,今后我碰上也會獻血。我是個農村人,也沒文化,但獻血也不費啥氣力,不花啥心思,也不影響身體,而你獻的血卻經常會救人一命。你算算,這樣幫人,多劃算啊。
我家里窮,父母有病,我17歲就出來打工,很多人幫過我,我也想做好事做公益回報。別的公益我也不會做,但用獻血做公益,我覺得挺適合我這個農民工的。
新京報:做一次好事容易,但這么多年你一直堅持獻血,是不是有特殊的理念支撐?
于盈申:跟你說,我一開始也沒覺得獻血有多重要,我覺得咱國家這么多人,血肯定多的是。
但是,后來,總聽到收音機里說各地血荒的事,荒唐不荒唐啊,我聽了就生氣,這種事不該在咱國家發生。
我獻血時就常想,大家都應該來獻血,不能讓血荒這種事再出現。
新京報:你被稱為“河北省最美農民工”、“最美易縣人”,你在乎這個榮譽嗎?
于盈申:啥榮譽啊,都是人家說,我覺得對我沒啥改變。榮譽啥的都不重要,不鬧血荒就行。
登記捐獻眼角膜和骨髓
新京報:除了獻血,你還參加過哪些公益活動?
于盈申:我還登記捐獻眼角膜,捐獻骨髓。我是個沒文化的人,不像那些科學家,能從很多方面幫助別人,我就只能做這些不需要啥技術的事情。
新京報:農村人對于取眼角膜這種事容易接受嗎?
于盈申:現在農村也是火化,人死了,燒了一點用都沒了,還是捐眼角膜幫別人劃算。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現在有些人不愿做好事這一現象?
于盈申:人們都是有各種想法的,還有不獻血還說我傻的呢。但是,我覺得不要緊,我家人以前也反對我獻血,但跟他們解釋對身體無害有利,他們就也支持了。
一樣的道理,很多人不獻血,不做好事,是不理解做好事有益,或者怕有不好影響,等他們理解了,就會去做。
新京報:你是海淀區獻血最多的人,海淀衛生局想給你提供幫助比如買電動車,你拒絕了。你樂于幫助別人,為何拒絕別人的幫助?
于盈申:這個幫助是不一樣的,獻血是用來救命的,是沒法替代的,但我有胳膊有腿,自己能賺錢買自行車,為啥要別人幫我買?我不能偷懶。
我也有沒辦法的時候,我母親病了,海淀區衛生局幫忙聯系醫院,我就很感激。
新京報:你妻子支持你獻血嗎?
于盈申:我沒有媳婦兒。
新京報:是因為經濟原因還是和獻血有關?
于盈申:不是經濟原因,我每個月打工也有幾千元,兩個弟弟都開有工廠,開著小汽車。和獻血有一定關系吧,我總獻血,村里有些人就說我傻,談過幾個,都吹了。
新京報:獻血對你的生活還有其他什么影響嗎?
于盈申:也沒有特別大的影響,有人做好事還獻出生命了呢,我這一比也不算啥。
跟你說,我一開始也沒覺得獻血有多重要,我覺得咱國家這么多人,血肯定多的是。
但是,后來,總聽到收音機里說各地血荒的事,荒唐不荒唐啊,我聽了就生氣,這種事不該在咱國家發生。
我獻血時就常想,大家都應該來獻血,不能讓血荒這種事再出現。(孔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