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新網北京6月13日電(記者 吳博) 針對人社部日前提出的“延遲退休年齡”,學者表示彌補“養老金缺口”并非延遲退休的主要原因,而是客觀后果。分析同時指出,短期內將對就業造成一定影響。
近日,人社部在答復網友時表示,相應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該部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養老金涉及千萬人切身利益,近年來有關延遲退休的話題在社會上也是爭議已久。人社部此番表態立即引起網民持續討論。
退休年齡的調整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經濟政策,涉及人口結構、人力資源供求、代際關系、社會保障基金平衡等多方面因素。根據現行規定,目前中國男女法定退休年齡為男子年滿60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但該制度已沿襲60余年,制定該政策時全國人口的平均壽命已經由當年的50多歲提升到現在的近75歲,中國老齡化問題也日漸凸顯。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85億人,占總人口的13.7%,比上年末提高0.47個百分點。到2015年,老年人口總數將達到2.21億 ,占總人口的16%。到2050年,勞動力人口與老年人口比將由2000年的10:1下降到2.8:1。
在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學界普遍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從長遠看,我國老齡化發展趨勢,以及就業崗位生產條件、工作條件不斷改善,提高退休年齡是必須的。”社科院社會保障研究室副主任張展新說,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保障研究中心魯全博士舉例說,“過去一個人18歲開始工作,到60歲退休,但是現在可能25歲進入工作市場,與此同時,預期壽命又延長了,如果不延長退休年齡,工作時間相對變少,由此導致整個生命周期結構的不合理。”
有媒體表示,人社部此番表態源于養老金重大缺口,延遲退休可以減輕養老保險負擔。魯全表示不認同此說法,他認為,延遲退休不是為了平衡養老保險金的主要原因,而是客觀后果。
張展新則表示,對彌補養老金缺口有一定作用。但是也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對于就業的影響,“彈性的多是一些知識技能比較高的崗位,這正是大學生就業最緊張的地方。”
對于“延遲退休”的可能受益者,魯全認為,機關、事業單位等從事智力勞動的人通常會傾向支持。“但是這部分人通常參加工作也較晚,相對工齡是一樣的。”他補充說。
延遲退休年齡話題持續發酵,也反映了民眾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關注。張展新認為,養老金好多基礎性問題還沒有解決。養老金制度要理順關系,歷史舊賬要還清,個人空賬問題要解決,加大財政投入。他建議,應優先解決兩性退休年齡差距過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