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焦夢 實習生 鄭之鈺)近日,“心智障礙者權益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會議其中一個重要話題就是加強對心智障礙人士的就業支持,即支持性就業。
全球超10億人殘疾 中國心智障礙人士近千萬
目前全球超過10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殘疾,而在中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與會的中國殘聯主席團委員、中國智力殘疾人及親友協會主席張寶林先生告訴記者,中國現有心智障礙人554萬,加上多重障礙人士里還有430萬的心智障礙者。“這是將近1000萬的龐大群體,涉及的家庭人口有3000多萬人”。心智障礙人士和他們背后的家庭,是這個社會不能忽略的人群。
然而,就是這些在出生時就被各種各樣的缺失障礙的人們,在社會中,還要再遭受歧視。顏大鵬是心智障礙者中一名十分積極的自我倡導者,他對因為當今社會普遍存在的結果導向、學歷歧視等不公平的價值取向,被社會拒之門外而深感無奈。
其實不僅是心智障礙人士一出生就面臨諸多痛苦,他們背后的家庭更是背負了沉重的物質和精神壓力。張寶林在走訪各地的過程中,見聞了很多家庭的悲劇。“我看到過一些讓我非常傷感的事例,比如一篇報道,有一個90多歲的老奶奶,照顧著60歲上下的智障兒子,90歲照顧自己已經很難,還要照顧智障的孩子。另外一家三口人是智障人,只能靠最低生活保障金過日子。”可想而知,這些家庭的頂梁柱一旦失去了勞動能力或者離世,那些心智障礙人士的生活將是一片黑暗。
幫助智障人士回歸社會 支持性就業應機而生
因此,如何幫助心智障礙人士回歸社會,一方面讓他們自食其力,另一方面從對障礙人士單方面的扶助轉變到賦予他能力去實現社會價值的社會觀念,就成為幫助心智障礙人士的重中之重。在這種需求下,支持性就業應機而生。最早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美國,支持性就業的理念開始實踐。根據國際勞工組織中國殘疾人就業項目官員周海濱先生的介紹,心智障礙人士大多都有社會心理障礙,在類似工作場所的動態環境下很難與陌生人實現有效交流,這種心理上的障礙讓這些心智障礙人士很難勝任社會工作。所以這時就需要一個中間者對障礙人士進行支持鼓勵。在美國的相關實踐中,人們總結出一個支持性就業輔導員的角色,來充當這些在崗心智障礙者和社會、企業之間的交流平臺。
近年來中國的支持性就業事業取得了不小的進步,如北京融愛融樂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從2013年5月21日以來將18名心智障礙者送到北京地區的蛋糕店,汽車4S店,IT企業,環保企業進行崗前評估,這些企業最終應聘了4名心智障礙者,除一名實習結束后沒有續聘外,有2名現已上崗就業,1名正在實習。鄭州奇色花智障青年職訓中心培養的學員中也有3名心智障礙者成功在餐館工作。北京豐臺的利智康復中心自2000年成立以來有74名心智障礙者通過支持性就業服務找到工作。還有如南京博愛安養庇護中心,長沙愛彌爾智障人士發展協會,廣州慧靈智障人士服務中心等等的民間心智障礙人士幫扶組織都有大量的心智障礙人士通過支持性就業找到工作的案例,證明在支持性就業對促進心智障礙人士的就業以及回歸社會是卓有成效的。
此次研討會由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天天愛身心障礙服務聯合勸募基金主辦,北京慧靈智障人士服務機構承辦,美國大使館、蝸牛網——心智障礙者自主生活平臺協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