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濟南7月19日訊 據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統計,18日至19日,我省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有9個縣(市、區)的平均降雨量超過100毫米(濟南市六區、青島萊西與萊陽市、德州禹城市),98個縣(市、區)平均降雨量超過50毫米。
據悉,此次降雨為今年以來最強降雨過程,全省有9座大中型水庫超汛中限制水位。最大超限水深臨沂蒼山縣考村中型水庫0.7米,其他水庫超限0.1—0.54米。4座大中型水庫溢洪,最大溢洪流量棗莊市馬河大型水庫96立方米/秒。
據省民政廳初步核實,災情涉及濟南市歷下、市中、天橋、槐蔭、歷城,青島市膠州、萊西、即墨,淄博市博山,煙臺市棲霞,濱州市惠民、陽信,萊蕪市萊城,濰坊市安丘,泰安市肥城等8市、15個縣(市、區),其中濟南市災情最為嚴重。記者 李巖俠 楊凡 通訊員 王軍
32人因災死亡 直接經濟損失達12.3億元
本報濟南7月19日訊 據濟南市民政部門初步統計,“7·18”特大暴雨給濟南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2.3億元。
19日,省政府召開救災工作緊急協調會議,確定向濟南市緊急下撥省財政救災應急資金1000萬元。濟南共獲省、市兩級應急資金1500萬元。據省民政廳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此次災情全省受災人口41.7萬人,32人因災死亡,失蹤10人,傷197人。其中,濟南市遇難人數升至26人,失蹤6人,受傷171人。
據新華社電 針對山東暴雨洪澇災害,國家減災委、民政部19日10時對山東緊急啟動國家四級救災應急響應,并派工作組趕赴災區查看災情。記者 楊凡 桑海波
為何成災
據新華社7月19日電 (記者 王汝堂 蘇萬明)濟南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防汛辦有關負責人認為,降雨過于集中、排水不暢是造成嚴重災情的主要原因。
該負責人認為,這次降雨過于集中,而濟南市地勢南高北低,強降雨形成的徑流迅速從南部匯入市區,導致馬路行洪嚴重,高峰時主要街道上洪水滾滾。同時,幾條主要河道自南而北貫通濟南市區,強降雨形成的大量河水經過市區然后外排,排水主要靠小清河一條河流,而小清河年久失修,排水能力僅為20年一遇,一旦降雨量過大,小清河溢滿,河水便會倒灌市區,這是濟南市區防洪的最主要瓶頸。
此外,這位負責人介紹,濟南市作為鐵路交通樞紐,立交橋眾多,市區13座立交橋都建在低洼地帶,每次降雨都會形成積水,雖然都配備了排水泵,但降雨過急、過于集中,排水能力便跟不上。濟南市下水道等排水設施也存在不完善問題,但不是主要原因,再完善的下水道也無法承受如此強度的降雨。
本報濟南7月19日訊 (記者 李克新)濟南市氣象臺氣象專家分析認為,這次降水過程,除了與暖濕氣流和冷空氣均較強的內因有關外,城市熱島效應則是本次降水量增大的一個主要外因。
濟南市氣象臺氣象專家卓鴻告訴記者,從此次降水云圖上看,濟南市區與周邊郊縣區應該在相似的氣流控制下,而兩者的降水量相差一兩倍。他認為這與城市熱島效應有關。城市熱島效應是指因城市人口密集、高樓密集,工廠、汽車、空調及家庭爐灶和飯店等大量消耗能源,釋放出廢熱進入大氣,使城市平均氣溫比郊區可高1攝氏度甚至更多。
濟南生活秩序迅速恢復
本報濟南7月19日訊 經過各級部門的努力,19日,濟南市交通、生產、生活等各方面都迅速恢復了正常,受災群眾也得到了妥善安置。
19日下午,記者在濼源大街看到,路面沒有任何積水,暴雨沖出來的垃圾也已經不見了,道路交通秩序井然。在經十路,道路干凈平整,車輛行駛正常。在英雄山路、緯二路,沿線商家都開門正常營業。在經十一路小吃一條街,路邊依然車滿為患,前來吃飯的市民絡繹不絕。記者 常新喜 實習生 葛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