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的研究首次證實,人類活動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改變了地球不同區域的降雨模式。這一結果將幫助科學家預測未來地理區域中的降雨模式,同時使各國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
據美國《科學》雜志在線報道,20多年來,全世界的氣候科學家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即人類活動的副產品——特別是溫室氣體的排放——正在改變地球的氣候。與此同時,科學家也在追蹤這些溫室氣體是否會影響全球的降水,從而形成“折磨”美國西南部地區和非洲薩赫勒地區多年的嚴重旱災。然而迄今為止,計算機模型僅能夠間接表明,降雨模式的改變可能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
如今,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得出了第一個實質性證據,表明人類活動確實對全球降水產生了影響。利用一種新型大范圍氣候變化模擬陣列(該陣列著重考慮了與人類活動有關的兩類排放——溫室氣體排放和硫酸鹽氣溶膠排放),研究人員對過去80年的詳細降雨觀測數據進行了交叉分析。他們隨后將這些數據分配到環繞地球的主要緯度帶中,并且分析陸地上的降雨情況。通過將92次單獨模擬結果與觀測數據進行對比,研究小組斷定,人類活動確實改變了3個緯度地區的降雨模式。特別需要指出的是,計算機模型顯示,人類活動合計增加了北溫帶地區——包括加拿大、美國、歐洲諸國與俄羅斯——2/3的降雨量;減少了赤道以北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包括墨西哥和非洲撒哈拉沙漠及薩赫勒地區——1/3的降雨量;增加了赤道以南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包括巴西、南部非洲以及印度尼西亞——將近1倍的降雨量。
這些降雨可不是鬧著玩兒的。以赤道以南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為例,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這里每年的降雨量增加了82毫米。因此研究人員表示,除了改變溫度之外,降雨量的變化將對生活在上述地區的人們造成環境和經濟上的挑戰。參與該項研究的多倫多市環境加拿大的氣候科學家Francis Zwiers指出,新的模型同時為科學家對這些變化提出更好的問題提供了可能。他強調,研究人員下一步將梳理溫室氣體和硫酸鹽氣溶膠對全球降雨造成的影響,從而搞清誰與降雨模式的關系更為密切,這或許有望為克服它們的影響提供新的策略。研究人員在本周出版的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了這一研究成果。
但也有研究人員懷疑,這些科學家是否對人類提出了太多的責難。美國西雅圖市華盛頓大學的氣候科學家David Battisti指出,一個潛在的問題是,沒有人知道長期干旱的自然狀態究竟如何以及恢復后又如何,因此將這種狀態與人類活動聯系在一起未免不夠成熟。科羅拉多州玻爾得市國家大氣研究中心的Michael Glantz則表示,緯度帶中的極端干旱地區——例如非洲薩赫勒地區——也讓人產生疑問,因為這些地區的降雨量通常難以捉摸,人們“很難從一堆‘噪音’中分離出它的信號”。
旱災暴雨頻發 科學家證明人類活動影響降雨模式
|
2007年07月25日 14:10 來源:科學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