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八日電 記者二十八日從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獲悉,中國科學家已成功實現首例飛秒時間分辨近場光學系統,從而使中國在飛秒這一時間尺度領域的基礎理論及應用研究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飛秒是一種超短的時間單位,一飛秒等于十的負十五次方秒,相當于十億分之一秒的百萬分之一。近年來,隨著飛秒脈沖激光技術的發展,飛秒時間分辨光譜技術在納米材料動力學、化學反應動力學、光合作用等超快過程研究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其很多研究對象的超快動力學性質具有高度空間依賴性,如納米材料、量子線、量子點、光合系統捕光色素復合物等。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張家森教授等完成的“飛秒時間分辨近場光學系統實現及其應用”科研成果,發表于最新一期中國《物理學報》上。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飛秒光脈沖和近場光學顯微鏡相結合,成功實現三維空間加一維時間的四維高分辨光譜,從而為科學家們研究介觀(介于宏觀與微觀之間)尺度下的超快物理過程提供出有力的工具。
張家森介紹說,中國首例飛秒時間分辨近場光學系統通過高頻聲光調制和差頻鎖相探測,極大提高了信噪比并消除了抽運、探測光本底信號,在收集模式下測得飛秒時間分辨的透射光微弱信號變化,同時還獲得八十納米的空間分辨和小于兩百飛秒的時間分辨測量。(記者 孫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