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傳說中的“嫦娥奔月”已指日可待。10月6日,南京大學天文學系蕭耐園教授在金陵圖書館舉辦了一場名為“奔向月球”的科普講座,對即將奔月的“嫦娥一號”進行了詳細解讀。蕭耐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在完成既定目標后,繞月飛行一年的“嫦娥一號”有望主動撞擊月球,以獲取更多月球信息。
4只“千里眼”聯動監測
“如何讓探測衛星進入月球軌道”,是探月計劃第一步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探月衛星距地球的距離,幾乎是以往發射衛星的近10倍。蕭耐園說,目前采納的是多級推進方式,一步步地推進探月衛星進入預定軌道,最后在離月球表面200公里的高度沿著月球軌道飛行。
蕭耐園說,“嫦娥一號”在完成發射的最初時間內,由于離地球距離較近,各地天文觀測站,包括“遠望號”測量船,都會利用大型光學望遠鏡進行監測。在脫離地球軌道繞月飛行的一年時間里,我國共有4臺射電望遠鏡接收其信號,進行精確定位和觀測。這4只“千里眼”,分別位于國家天文臺北京密云地面站、云南天文臺、上海天文臺和烏魯木齊天文臺。
為“月球”畫一張立體畫像
我國的探月工程雖然剛剛起步,但事實上中國科學家對于月巖的研究卻已有近二十年歷史。1978年,美國向中國贈送了一份特殊的禮物———只有指甲大小的1克重的月巖,當時這份1克的樣品,被分成了兩份,一份保存在北京天文館中,另一份用于研究。這0.5克來自月球的巖石,吸引了國內近百名科學家的關注,進行了包括礦物成分,結構構造、化學成分、微量元素、物理性質、產出環境等一系列的測試和研究。
蕭耐園說,盡管對月巖進行了研究,但由于我國積累的月球三維立體影像一直殘缺,尤其是月球南北兩極的探測資料幾乎是空白。“嫦娥一號”實現繞月飛行后,我國將會繪制一張完整的月球三維立體影像,詳細拍攝月球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同時探測月球的鐵、鈦等14種元素含量和分布,對地月空間環境進行考察。
一年后可望主動撞擊月球
“過去我們的航天活動都是圍繞地球做文章,月球探測,拉開了中國深空探測的帷幕?!睂<艺f。月球探測工程,將填補我國在深空探測方面的空白,在諸多領域促進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催生一大批科學技術成果并應用到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比如推進航天工程系統集成、深空測控通信、新型運載火箭和航天發射等航天技術跨越式發展,帶動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其他高新技術的發展。
那么“嫦娥一號”將選擇以何種方式“謝幕”呢?蕭耐園透露,“嫦娥一號”如果在一年的預定時間內繞過月球的全部表面,圓滿實現所有預定科學目標,那么也可能會主動撞月。這樣一來,“嫦娥一號”“鞠躬盡瘁”時,還能完成拍攝近距離高分辨照片、拍攝撞擊時的瞬間情況爭取供地面分析等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