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七 中國人首次漫步太空
翟志剛成功出艙 中國人首次太空行走[實錄]
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出艙 中國宇航員首次太空行走[組圖]
神舟七號飛船發射圓滿成功 帶著夢想起飛[組圖]
9月27日,執行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出艙活動任務的航天員翟志剛出艙后揮動中國國旗(攝于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大屏幕)。新華社記者查春明攝
開艙時間為什么那么久?
最終,翟志剛用了足足6分鐘才將艙門完全打開,此刻,穿著艙外活動服的翟志剛傳來粗重喘息聲,人們一度擔心他是否還有體力完成剩余的工作。
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總工程師鄧一兵介紹,在翟志剛打開艙門之前,軌道艙已經進行了泄壓,但僅僅通過泄壓閥,難以讓軌道艙的氣壓與艙外的真空形成一致。也就是說,艙內仍有空氣,仍有氣壓,因此艙門被這股壓力束縛著,翟志剛想把它打開確實需要費一點力氣和時間。
對于出現的這次“意外”,專家坦承,真正的外太空的環境“比想象中的有所差別”。專家還分析說,艙外航天服構造復雜,在太空失重的條件下,航天員無處著力導致導致航天員動作遲緩。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王兆耀說,我們的科學家、專家們還要對這個進行更深入、細致的分析。
艙門為什么要朝里開,為什么非要手動?
鄧一兵說,正是因為艙內氣壓的存在,神七艙門朝里開的原因就很好理解了。整個飛行過程中,艙內的氣壓一般來說都是大于艙外氣壓,更何況在真空環境中。艙門往里開,可以保證軌道艙艙門更好的密封性。同樣是出于安全性的考慮,手動艙門更加可靠一些,現在太空飛船上的艙門都是手動。自動技術上可以達到,但不穩妥。
鄧一兵透露,唯一沒有想到的是,翟志剛兩次打開艙門,這是因為第一次打開位置不好、空間不夠,合上后做了調整后再次打開。但這不能說是意外,僅僅算個花絮。
太空行走到底有多難?
鄧一兵說:“也許你要說他們的動作不夠靈活和優美,他們艙外活動的時間比較短,但我們這些航天人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在學步,他的動作堪稱完美,雖然步履有點蹣跚,但任務完成得非常好?!?br/>
鄧一兵分析,航天員在太空中實際上飄在真空里。氣閘艙外壁有扶手,航天員只能在安全系繩掛鉤的幫助下,通過手在飛船艙壁把手上位置的改變來實現身體的移動。從這個角度看,與其說是太空漫步,不如說是“太空漫移”。
也有專家坦承:“從航天員出艙的畫面來看,腳離軌道艙表面角度很大,這是很大的區別。這種情況下,相當于有點“拿大頂”的感覺,對姿態控制,對航天的心理感受,對他的操作應該說都是和地面區別比較大的。所以,這就意味航天員出艙經受了特別大的考驗。”
翟志剛為何能在太空中揮舞國旗?
太空中沒有空氣,不可能有風,那么國旗為什么能夠飄揚呢?
這個問題早在阿波羅登月的時候,就有人提出過。其實,這個現象很好解釋,因為國旗桿子是有彈性的,你一動以后它會晃動,這面旗幟可能也是會晃動,這個晃動正是因為沒有空氣阻擋,所以它晃蕩的時間比較長,如果地面上有空氣的話它可能由于空氣阻力,它很快就停止了。
由于太空中是真空環境,沒有空氣摩擦的阻力作用,旗桿的擺幅較大而持久,從而帶動上部的旗幟抖動,給人以“飄揚”之感。
據專業人士介紹,這面中國國旗上的五星是科技人員通過十字繡一針一線繡上的,因此顯得極為珍貴。至于國旗的面料,根據神舟五號搭載的2008年奧運會會徽旗幟來看,很有可能為了出于航天器安全考慮,采用“真絲電力紡”,而不是化纖材料,以防止產生靜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