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海洋無底洞
在地中海東部的愛奧尼亞海域,有一個許多世紀以來一直在吞吸著大量海水的“無底洞”。據(jù)估計,每天失蹤于這個“無底洞”里的海水竟有3萬噸之多。為了揭開其秘密,科學家們把一種經(jīng)久不變的深色染料溶解在海水中,觀察染料是如何隨海水一起沉下去的。接著又察看了附近的海面以及島上的各條河、湖,滿懷希望能發(fā)現(xiàn)這種染料的蹤跡和同染料在一起的那股神秘水流,然而這些實驗毫無結(jié)果。
地中海“無底洞”引起了科學家們極大的研究興趣,第二年又進行了新的實驗:他們用玫瑰色的塑料小粒替海水做了“記號”。他們把130千克重的這種肩負特殊使命的物質(zhì)統(tǒng)統(tǒng)擲入打著旋轉(zhuǎn)的海水里。一會兒所有小粒塑料就被旋轉(zhuǎn)的海水聚成一個整體,然后全部被無底深淵所吞沒。科學家們對這次試驗寄予了極大的希望。然而,他們的計劃仍然是落空了。至今誰也不知道為什么這里的海水竟然會沒完沒了地“漏”下去?芽這個“無底洞”的出口又在哪里呢?芽每天大量的海水究竟流淌到哪里去了呢?芽地中海“無底洞”成了千古之謎。
千百年來,在古希臘的寓言、神話和史詩中都先后多次提到地中海邊曾經(jīng)有過一個極其強盛的城市──埃及“法老城”。西文“歷史之父”希羅多德所著《歷史》中,詳細地描述了訪問埃及“法老城”時的見聞,例如港口伊拉克利翁和城中壯觀的“大力神”廟宇殿堂,該地是當時許多宗教的朝圣之地。但這個文明城市卻在2400多年前神秘消失了。更令人奇怪的是在古埃及的正史里卻沒有該城市的任何文字記錄。自從1870年德國考古學家海因里希·施里曼根據(jù)《荷馬史詩》中的描述發(fā)掘出特洛伊古城后,人們才相信《荷馬史詩》并不是神話。但失落的“法老城”又在那里呢? 1988年,由世界著名考古學家組成的專家小組借用電磁波在內(nèi)的高科技,才在埃及北部的亞歷山大港海岸30米深的海底下發(fā)現(xiàn)了“法老城”可能所在地。考古學家在海中打撈出黑色的獅身人面像和伊希斯神像,據(jù)推測可能是女王克利奧佩特拉的父親──托勒密十二世法老。
有一種觀點認為,“海底人”確實存在,它們既能在“空氣的海洋”里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氣”里生存,是史前人類的另一分支,其理由是:人類起源于海洋,現(xiàn)代人類的許多習慣及器官明顯地保留著這方面的痕跡,例如喜食鹽,身無毛,會游泳,海生胎記,愛吃魚腥等等,而這些特征則是陸上其它哺乳動物所不具備的。在人類進化過程中,很可能成了水中陸上兩個分支,上岸的被稱為“人類”,下水的則被稱為“海怪”。有人說,也許“海怪”還把人類稱為“陸怪”呢!第二種觀點則認為,‘海底人。不是人類的水下分支,很可能是棲身于水下的特異外星人,理由是這些生物的智慧和科技水平遠遠超過了人類。
目前,大多數(shù)科學家都不同意這兩種觀點,他們認為,神秘的“海底人”的許多特征均符合地球的生存條件,他們只能是地球的產(chǎn)物,而不可能是來自外星的生物。于是,海底不可能有另一支人類分支的說法逐漸占了上風。
神秘的地中海及其周邊古代文明,盡管神秘莫測,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進步,人們總會有一天能夠揭開它們的神秘面紗,把其真面目查出個水落石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