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北京時間1月4日消息,英國《每日電訊》近日對2010年一年來各領域的科學大事進行回顧,從物理學到空間探索,各個科學領域在今年都取得了重要進展。以下即是2010年科學領域發展的重大事件。
物理學
大型強子對撞機始終是今年物理學界關注的焦點。3月,大型強子對撞機開始使粒子束對撞;11月,它以相當于光速99.99%的速度撞擊鉛離子束,取得了10萬億攝氏度的極端溫度,這相當于宇宙大爆炸后的瞬間狀態。實驗結果表明,早期宇宙就像超高溫液體一樣運轉。
從明年2月開始,科學家希望大型強子對撞機將揭開暗物質、夸克本質和強核力之謎,當然還有希格斯玻色子,科學家認為這種神秘粒子給予物質質量。在美國,加州大學物理學家在機器中誘導了量子行為,令其同時存在于兩種量子態中。這項實驗獲得了《科學》雜志“年度科學突破”,原因是它可以使相似物體存在于兩個地方,從而具備令量子工程學發生徹底變革的潛力。
健康領域
胚胎干細胞療法試驗今年在英國首次實施,這一療法被譽為醫學領域的“下一個飛躍”。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表示,“這標志著干細胞時代的黎明”。1月,我們了解到預防白血病的疫苗在人體進行了臨床試驗。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進行的這項試驗尚處于初級階段,但這種疫苗已在老鼠身上展現出誘人的前景。
2月,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遺傳學家提出了“個人化”癌癥治理的希望。研究人員可根據一個人的遺傳指紋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案,并在腸癌和乳腺癌患者身上進行了試驗。這是朝使癌癥變成“可控慢性病”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另外,研究人員還在另一個健康領域展開競爭,即以不到1000美元的費用破譯一個人完整的遺傳代碼。
外星生命
對于從事地外生命搜尋工作的研究人員來說,今年或許是意義重大的一年。9月,一位天文學家宣稱,Gliese 581g這顆質量很小的巖質行星上“百分之百”存在生命。12月,地球本身存在新生命形式的傳言在網上掀起熱潮。不幸的是,上述兩種說法最終都被證實不具備開創性。
“百分之百”肯定Gliese 581g上存在生命的加州大學教授史蒂文·沃格特(Steven Vogt)夸大了這一事件——事實上,我們尚無法肯定Gliese 581g行星是否存在。而地球上具有外星生命的傳言同樣沒有根據:科學家發現的只不過是一種可以食用砷的細菌。不過,我們仍發現了更多的類地行星,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更大,而發現于加州莫諾湖的食砷菌充分表明生命有多么頑強。
生物學
頗具爭議的生物學家克雷格·文特爾再次登上媒體頭版,他在實驗室中培育出一種合成生命形式。文特爾的研究團隊利用Mycoplasma genitalium細菌的基因組培育出“辛西婭”(Synthia,意為“人造兒”)。他們利用電腦改變細菌的DNA,提取了100個基因,增加了“水印”。然后,他們將這個基因組注入M. genitalium細菌的細胞核中,經過復制,生成Mycoplasma laboratorium細菌。
今年,“侏羅紀公園”的粉絲們也聽到了一個令他們振奮不已的消息:美國圣迭戈某動物園一直在克隆死去的動物。迄今為止,他們只是在瀕危物種身上進行這種嘗試,但這項技術用在已滅絕的動物身上或許同樣表現突出。我們不久是否會看到迅猛龍的身影?或許不會,不過有關克隆、遺傳工程和人造生命的報道有望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科技新聞
對于偽科學來說,今年流年不利:英國脊椎按摩療法協會指責調查記者西蒙·辛格誹謗的訴訟在英國上訴法院敗訴。辛格稱該協會的療法是“騙人的”,而英國政府相關機構對順勢療法的調查發現,它的效力沒有“任何可靠證據”,英國醫學會也投票反對順勢療法適用于英國國民健康保險制度(NHS)。另外,英國MMR疫苗致殘案主角安德魯·瓦菲爾特(Andrew Wakefield)因不道德行為被英國醫學委員會開除。
而對于科學來說,今年也并不全都是好消息。英國政府藥物濫用咨詢委員會主席戴維·納特(David Nutt)教授因宣稱酒精對健康危害甚于毒品與藥物并提供相關證據而遭到炮轟。幸運的是,雖然英國科學界擔心在工黨政府的綜合支出審查中科研經費會遭大幅削減,但最終證明這種擔憂毫無根據,研究人員確實需要少花錢多辦事。
環境
在英國,雖然遠離了質疑者對“氣候門”幸災樂禍的喧囂,但壞消息仍不斷接踵而來。英國皇家學會和倫敦動物學會發布的報告表明,五分之一的脊椎動物種類面臨滅絕的威脅,而聯合國實施的一項研究發現,當前物種消失速度是恐龍滅絕以來最快的。
海洋酸化的趨勢仍在加劇,危及珊瑚礁的生存,隨著魚類滅絕將造成食物短缺。當然,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仍未得到遏制: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數據,2000年至2009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十年,而2010年則是迄今三個最熱的年頭之一。不過,至少今年冬天歐洲寒冷無比。
空間探索
或許你沒有意識到,但今年確實是空間探索的“黃金時代”。世界第一艘太陽帆動力飛船“伊卡洛斯”號(Ikaros)今年5月從日本發射升空,如今正飛往太陽。“伊卡洛斯”號飛船對角線長度為20米,而厚度僅為0.0075毫米——大概相當于頭發絲直徑的十分之一,以太陽能為動力,這種驅動方式應該可以讓“伊卡洛斯”號的后輩以遠超常規火箭的速度飛行。
同時,2011年底,美宇航局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將攜帶先進儀器升空,探測生命在火星上是否存在,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在更靠近地球家園的地方,衛星不斷為我們帶來宇宙的壯觀畫面。“哈勃”太空望遠鏡今年迎來升空20周年,為紀念這一歷史性時刻,美宇航局公布了另一張令人不可思議的照片——此次是船底座星云的靚照。
與此同時,另一臺望遠鏡“普朗克”則捕捉到第一張宇宙全景照片。明年2月,我們將滿懷深情地送走太空之旅的象征——美國航天飛機在服役30年后即將退出歷史舞臺。但是,在距離地球數十億英里的地方,1977年發射的“旅行者一號”仍在不斷帶給我們驚喜。它已成為第一個抵達太陽系邊緣的人造物體。(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