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在國新辦16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探月工程副總設計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于登云介紹,嫦娥三號探測器從研發至今不到6年時間,其中的創新和難點可以用“四新、兩多、兩難”歸納。
于登云說,與嫦娥一號、二號相比,嫦娥三號在技術創新、技術突破方面有根本的區別。首先是技術新、產品新、平臺新、環境新。嫦娥三號上使用的80%是新技術、新產品,探測器平臺也是全新的。它的工作環境在月面,這也是我國首次。
其次,嫦娥三號研制的關鍵技術多、配套單位多。于登云說,探測器本身要解決月面軟著陸、月面兩器分離、月面自主移動、月面遙操作、月面生存等難題,為確保成功,要做大量地面試驗等相關技術。探測器系統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制,同時充分發揮了全國各單位的優勢。據不完全統計,參與各方面集中攻關的單位超過230家,這還不包括開展關鍵技術的預先研究及原材料、元器件等配套單位。
此外,于登云表示,嫦娥三號關鍵技術攻關難,地面驗證難。他說,這樣一個全新的任務,從研發開始不到6年的時間,要一氣呵成,其難度可想而知。尤其是要保證登上月球以后萬無一失,必須在地面盡量有效充分地驗證,這也提出了很大挑戰。研制期間,我國開展了懸停、避障、緩速下降、著陸穩定、著陸沖擊等大量試驗,以及模擬月面環境進行巡視器演練等。記者付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