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首 頁 要聞 發展觀察 新聞跟蹤 經濟發展 減貧救災 社會發展 全球招標投標 商務資訊 觀察思考 發展報告 數字報告 白皮書 中國之窗 世行在中國
政策解讀 宏觀經濟 區域發展
行業動向
行業規劃 金融證券
金融法規
貿易發展 工程項目 企業發展
國情公報 經濟數據 經濟名詞
發展要聞  -證監會:券商須讓投資者理解"買者自負"原則 加強投資者教育 -北京:企業拖欠工資最高罰款3倍 出口企業調查:與人民幣升值賽跑 -民政部加緊慈善立法 將改變管理缺位現狀 將簡化捐贈免稅手續 -第四次生育高峰到來 粵年產一個百萬人口縣 06年200萬夫妻離婚 -滬深總市值首破18萬億 股市收盤下跌 B股持續重挫拖累A股 - 京流動人員檔案新規:不入社保不能存檔 滬探索居家養老服務模式 -四大鋼廠聯手開發海外礦產資源 中鋼協駁斥"中國鋼鐵威脅論" -新企業破產法將推出 政策性破產明年終結 鼓勵銀行向小企業貸款 -第二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 -中國明確義務教育政府負全責 經費須報人大批準 部分高校擬改名
時評:關于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若干問題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om.cn  2006 年 02 月 16 日 
字號:    打印本文章 寫信給編輯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提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形成自主創新的基本體制架構?!焙\濤同志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作了進一步的闡述,明確指出“要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和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全面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重視和發揮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對于把握21世紀頭20年的戰略機遇期,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用15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創新型國家,都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黨中央提出企業是創新主體的重大意義

中央關于企業是創新主體的決策,明確了建設創新國家的倚重對象,有利于調動經濟界的財力、物力資源,使科技發展更加切合國家現代化事業的實際需要??疾焓澜绻I化、現代化的歷史,可以發現,一個新興產業的興起,一個國家的強盛,起著關鍵作用的是一批大企業在技術創新上的突破運用和商業化。

在企業創新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有:通訊領域的通用公司貝爾實驗室,汽車領域和發明流水線生產的福特汽車公司,飛機領域的美國波音和歐洲空中客車公司,化工領域的杜邦和拜耳,石油勘探開發領域的美孚、殼牌公司,計算機領域的IBM、英特爾、微軟公司等等。同樣的情況,中國的海爾、海信、聯想、華為、北大方正、中芯國際等企業,對于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事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歷史已經證明,正是這些大企業在技術領域的創新和領軍作用,開創了工業化的新時代,為他們的國家創造了巨大財富,創造了世界范圍內的現代物質文明,推動了人類進步。

二、全面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的三個主體作用

胡錦濤強調,企業要在創新活動中發揮投入、創新活動和成果轉化三個方面的主體作用,是對企業自主創新的三項要求,有很強的針對性,是體現主體作用的關鍵問題。

一是要像籌措發展資金那樣用心用力,加大力度,使企業成為研究開發投入的主體。投入是企業創新的物質基礎,必需的資金投入和智力條件相結合,才能推進科技創新,取得創新成果。越是開發科技含量高的技術,投入越大。鞍鋼是前蘇聯援建的,名義上是20世紀50年代的技術,實際上是二戰前的美國技術。工藝、設備都比較老舊,冷軋板等重要板材、管材不能生產。近十年來,鞍鋼從主要工藝、裝備到產品都進行了持續的創新改造,現在面貌一新,與當代世界鋼鐵工業先進技術水平的差距已相當接近。鞍鋼的技術創新和改造,有國家的支持,但主要是鞍鋼自身的投入。

美國的產品技術含量高,競爭力強,擁有最具優勢的專利技術,得益于美國企業和政府長期、持續地投入。2006年美國政府的研發預算為1320億美元,其中直接給企業的預算超過1/3,中國政府的科技撥款90%以上給了科研院所和大學。美國私人企業的研發預算高達2000多億美元,比政府的預算投入高出四五倍。美國企業的高投入,保證了他們在全球的技術領先地位,維護了美國產品,特別是高技術產品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優勢。2005年我國的研發投入占GDP的1.32%,歷史上最高年份是1960年的2.32%,那時我國財政收入只有572億元?,F在全國的財政收入已超過3萬億元。為什么財政收入多了,投入比例反而下降呢?這一方面是認識問題,是各級政府對科技研發投入同國家技術進步、經濟發展的認識不清,位置擺得不妥當;另一方面也是體制問題,是投入主體的單一性和撥款渠道的固定化,除了國家投入不足外,多數企業不重視研發投入。據調查,在2005年中國企業500強中,有373家企業提供了研發數據,他們的投入都小于銷售收入的1%,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大中型企業,一般都達到3%左右。這種狀況完全不符合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的客觀實際,不能適應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合作與競爭的需要。

中央確定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這同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企業是主體的地位完全一致的。深化改革,投資領域的多元化,應當突出引入企業資金投向技術創新,把“科教興國”的戰略落實到“科技立企”。2005年中央國有企業銷售收入66000億元、實現利潤6000億元,利潤約占銷售收入的9%,以這樣大的營業收入和利潤,承擔投入主體是有條件、有實力的。企業要像籌措發展資金那樣,多方籌措研發資金,技術進步迅速的產業和有條件的企業,應當進入資本市場、加快折舊、直接將研發投入攤入成本,以保證研發工作的實際需要。中央企業都是大企業,是國家的經濟骨干,它們的投入必將對全國企業產生廣泛而巨大的帶動作用。

二是擴大內外合作,使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活動的主體。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普查資料,2004年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只有11.9%的企業開展科技活動,也就是說十個企業中才有一個企業開展科技活動。中央提出“科教興國”戰略已經多年,在企業里只落實到這種程度,實在發人深省。現在企業里普遍存在兩個大問題,一個是管理放松,一個是技術放松。前者越來越多地暴露當前的問題,如安全事故,能耗、物耗上升,質量下降,環境污染等;后者則將集中表現為對企業的長期影響,如缺乏創新能力,競爭力減弱,應對市場的能力不斷下降等,最終影響到國家的綜合國力。

企業開展創新活動,表現在企業內部,是積極推進科普知識宣傳教育,是多層次的技術培訓,廣泛的小改小革和創造發明,鼓勵試驗,允許失敗,把科技活動的氛圍搞得濃濃的,以激發廣大職工的創造性。在企業的外部,主要是企業與科研單位和大學之間的關系。我國科研體制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科研與生產“兩張皮”,科研和生產嚴重脫節??蒲袉挝挥锌蒲谐晒?,企業不知道或者不適用;企業需要的技術和發明,科研單位不了解或者是不能提供??蒲袡C構和大學與市場畢竟隔了一層,而企業跟市場則聯系密切,休戚與共,讓企業在“產學研”里面發揮主體作用,就是抓住了聯動鏈上的啟動環節,就能激發企業的需求,推動合作各方面向實際,走向市場。

三是依靠新技術發展生產,使企業成為創新成果的應用主體??蒲袉挝挥泻玫某晒?,企業不用,成果就不能轉化為社會產品,不能得到最終實現。企業了解市場信息,知道社會需求,擁有生產和推銷物質產品的手段。只有企業才能把發明、創新的成果變成物質產品和服務項目。沒有企業的應用、生產和推銷,科研成果就不能轉化,就會繼續停留在研究、試驗階段。國內外的發展歷史證明,特別是近半個世紀的科技進步史證明,凡是發明、創新成果轉化快的技術,相關的科研領域和產業都必定發展迅猛,并迅速處于領先地位,電子產業的飛速發展就是最好的證明。我國化纖工業已是世界第一大國,它近5年的快速發展,也是得益于國內開發的新技術、新設備,它們的投資僅相當于從國外引進的1/15—1/10。研究開發成果的先進性,同生產建設單位的比較效益,推動了“產學研”合作,促成了成果快速轉化,產業迅速發展。

三、多方創造有利于創新活動的企業文化

創新需要良好的環境,活躍的氛圍。沒有氛圍,沒有環境,沒有必要的刺激、引導作用,人的積極性是不可能煥發出來的。國內外的所有技術領先的企業,內部都具有濃厚的創新氛圍,都長期注重建設有利于創新的企業文化。

新中國成立已經近60年,前30年我國處在計劃經濟和供應短缺的大環境下,企業沒有需求壓力,沒有創新的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大企業忙于引進技術,引進設備,除了少數像寶鋼那樣的大企業,重視引進、消化和再創新外,一般都是偏重生產技術型的引進,缺乏深度的技術合作,特別是原創型的研發合作。至于大量的中小企業,則忙于來料加工,貼牌生產,沒有創新的合作內容。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企業逐漸形成惰性,失去創新的欲望和創新的沖動,自主創新沒有成長的土壤,創新人才更不可能脫穎而出。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也是一個企業的靈魂。企業要是沒有創新的精神和創新的觀念,沒有廣大職工對創新的追求,就不可能生存發展,更不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后來居上。中國擁有悠久歷史的眾多老牌企業和名牌商品,現在仍然發展良好的已是鳳毛麟角,多數被淘汰,原因就是經營思想因循守舊,沒有創新,缺乏那種“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企業文化。

我國企業需要堅決拋棄僵化和保守的觀念,推崇民主、和諧、生動、活潑的創新文化,在創新中尋求和把握發展機遇,在創新中使員工體驗到工作的樂趣和意義。企業領導更要勇于突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順應潮流,敢于接受新思想、新觀念,對風險和失敗保持正確的態度,努力創造“鼓勵成功、寬容失敗”、尊重創新愿望、發揮創新才能、肯定創新成果的良好企業文化和氛圍。

四、重視市場在創新中的導向作用

先進的技術不等于市場需求,而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則迫使企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創新最終成功與否,都要經受市場的考驗,最終在市場上體現創新的價值和效益。世界著名管理專家詹姆斯·莫爾斯說得好,“可持續競爭的唯一優勢來自于超過競爭對手的創新能力”。

重視市場的導向作用,要求企業努力協調研發、生產和市場的關系,實現創新成果和產業鏈的有機結合。企業一定要重視市場信息,關注市場變化,以市場需求引領創新、驅動創新,實現企業創新鏈向市場、向社會需求延伸,向創新要市場、要效益、要發展。

在創新活動中,企業要高度重視專利工作。國家統計局的調查資料顯示,我國90%以上的中小企業從來沒有申請過專利,70%—80%的大型企業同樣從不申請專利。大部分企業沒有專門管理知識產權的機構,這與國外企業相比,完全是背道而馳。企業應當建立一種機制,即在進行科研開發、產業化、市場開拓立項之前,進行知識產權調查,到市場上尋找知識產權受到保護的創新成果。我國企業正面臨著紛繁復雜的知識產權糾紛,必須抓緊建立完整的知識產權體系,重視專利工作,建立專利信息中心,對與本企業產品相關的專利進行分類管理。要教育員工樹立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全面推動企業實施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五、善于利用國內國外的社會資源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并不是什么事都要自己從頭做起。我國企業創新資源普遍不足,實施借“外腦”開發、合作開發,是整合社會科技資源,加快科技創新速度、提高創新效率的有效途徑,是彌補企業研究開發能力不足的一種有效舉措。我國企業必須學會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大膽聘用外國專家、設計師和工程師。奇瑞汽車集團幾年前還名不見經傳,在中國汽車產業目錄里“榜上無名”?,F在它的發動機、離合器、整車都是自己的技術。他們只用了幾年時間就走完了一些大汽車公司幾十年的道路。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沒有包袱,充分利用開放機遇和有利條件,敢于使用全球優質資源,與世界最優秀的研發機構合作,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聯合開發。

充分利用各自社會資源,主要是兩條途徑。一是重視國內的“產學研”合作,二是積極利用國際資源。海信本著共同發展、長期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則,與多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實現了合作。中興公司為了增強企業未來的核心競爭力,積極實施全球化研發戰略,分別在美國新澤西、達拉斯、圣地亞哥、韓國和瑞典設立了研究所,跟蹤世界范圍內的最新技術成果,在消化吸收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吸引當地高端人才、實現技術資源共享等方面,都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六、重視對創新人才的激勵和研究機構的建設

重視人才隊伍和研究機構,是企業創新的組織保障。企業沒有優秀的人才、必需的研究機構,一切都無從談起。

在這次全國科技大會上,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的創新與集成技術”,突破了化學工業80多年來的傳統催化劑材料,并有可能成為開辟新能源的核心技術。這是近3年來我國唯一的技術發明一等獎。這個研究院的重要經驗,就是重視培養和使用學科帶頭人,用各種條件使人才隊伍保持穩定。石化科學研究院幾十年一直保持穩定發展。堅持在任何情況下做到“人心不散,隊伍不亂,骨干不走,特色不丟”。人才、隊伍、機構的穩定,保持了重大課題持續研究開發,使創新活動能夠連綿發展。

人才是知識的主要載體,是創新的決定性因素。企業要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新”的良好風尚,就必須“用事業凝聚人才,用實踐造就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用好政策,建立激勵措施,實行“責、權、利”相結合原則,從改革分配制度入手,按創新貢獻的質和量,給予科技人員公正的回報,提高他們的物質待遇,為他們提供學習深造和施展才華的機會。

建立健全企業科技自主創新的組織機構,是企業實施科技自主創新的可靠組織保障。我國的大型企業都應建立健全企業技術研發中心,有條件的中小企業也要設置精干的研發機構,一時不具條件的小企業也要有專人負責創新工作。要形成激勵創新、促進成果轉化、專利申請、合理分配研發成果收益等創新機制,使企業技術中心真正成為開展科技自主創新活動的指揮部。

七、落實企業主體作用的關鍵是企業家

創新是與企業家精神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企業家在企業自主創新的活動中起著核心作用。企業創新,說到底要靠企業的決策者。決策者有創新的理念,有創新的精神,就會動員內部的各種資源進行創新活動,并帶領企業積極與外部合作。所有成功企業的經驗都證明,自主創新的關鍵是有個好的班子,而班子里最關鍵的就是帶頭人。在所有創新有成的企業背后都有決策人的巨大身影。

海爾的成功,張瑞敏發揮了核心作用。他領導海爾從一個街道小廠成為世界著名企業,堅持用創新精神創業,20多年如一日,用一代人的時間完成了從國內品牌到全球化品牌的過程,實現了技術、管理、銷售全面創新。海爾的創新理念不僅重視技術,更重視人的需要,重視節能和環境,關注和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理念的實踐,使海爾創造了全新的生產模式和銷售模式。

在當代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網絡化、一體化趨勢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市場瞬息萬變,每個企業和企業家都應當認識到自主創新不是企業發展的權宜之計,而是企業的發展戰略。誰擁有這個認識,誰就擁有未來。中國有作為的企業家,應當認清形勢,勇敢地挑起創新主體的歷史重任,在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陳錦華 作者是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會長)

來源: 人民日報

相關文章:
相關專題:
圖片新聞:
2007世界競爭力評比:中國大陸首度超過臺灣地區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可開采100年 開發成本近60億
更多 >>

觀察與思考
中國金融改革之路 六大焦點
· 2008北京奧運商機
· 07中央財政資金流向 三農重中之重
更多>>
中國發展報告
中國改革評估報告 / 中國數字報告
· 中國企業家看社會責任
· 全國農業統計報告 / 農業發展報告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