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2006年北京國際車展上,奇瑞、華晨、吉利、一汽、東風等國產汽車品牌,紛紛亮出自主研發的混合動力車、概念車、電動車、綠色環保節能車,以及高性能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引起了國內外媒體的高度關注。
由于缺乏自主創新,我國企業曾經飽嘗“賣一臺電腦只能賺一捆大蔥錢,賣10億件襯衫才能換一架波音飛機”的尷尬。隨著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包括汽車工業在內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諸多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在自主創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突破和新成就。
從今年年初的全國科技大會,到《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自主創新正從前兩年的反復探討化作實實在在的行動。“全社會高度關注和重視自主創新,已初步形成推動自主創新的熱潮,一個有利于自主創新的大環境與良好氛圍正在我國逐步形成。”科技部部長徐冠華說。
不久前召開的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更是將創新型國家與和諧社會建設結合到一起。“全社會創造活力顯著增強,創新型國家基本建成”,成為全會提出的2020年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之一。
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和部門都對自主創新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今年對科技的投入,已有15個省區市的增長率超過50%,有6個已比去年增長1倍以上,正在進行老工業基地改造的遼寧增長96%。科技迅速發展的深圳市提出,今后5年地方政府對科技的投入達100億元。
有關部門也紛紛采取措施,加強對自主創新的支持。財政部2006年安排科技投入716億元,比上年增加19.2%,并將建立和完善激勵企業自主創新的財稅制度;發展改革委將安排預算內投資,加大對引進技術、設備的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的支持力度;國資委決定建立健全企業技術開發體系,將自主創新納入大型國有企業領導人業績考核指標體系;商務部決定安排專項經費,建設一批出口創新基地,打造一批高科技自主品牌;國家開發銀行與科技部簽署了貸款總額為500億元的《“十一五”期間支持自主創新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重點支持國家重大專項和重大科技項目的研究與開發,推動建立支持自主創新的投融資機制。
加強產業技術研發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轉制院所在行業技術創新中的作用、提高公益類院所事業費投入強度、調整科技投入結構和支持方式……伴隨著一系列措施相繼實施,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入,一個更加充滿活力的國家創新體系正在進一步形成。
自主創新需要大批創新型人才。各地各部門把創新型科技人才的培養、吸引和使用擺上重要日程,加大人才工作改革創新力度。制約人才的體制性障礙正在逐步消除,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總量不斷增加,素質不斷提高,結構進一步優化。
在自主創新的號角下,我國科技創新碩果累累。如在農業科技自主創新方面,禽流感疫苗、抗蟲棉、矮敗小麥、超級稻、雙低油菜等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已居世界領先地位。
我國還開發應用了一批精密制造、清潔能源、智能交通、信息安全等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克了一批對控制城市環境污染、資源勘探開發、減災防災、生態保護等有重大作用的關鍵技術,在微電子材料技術、光電子材料技術、功能陶瓷、納米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了多項原創性成果。
同時,在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企業成為自主創新的排頭兵。華為、大唐、海爾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開始在全球高新技術產業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開始走向世界。
在科技部等部門的支持下,已有包括15家國有大型骨干企業、77家民營科技企業、11家實行企業化轉制的應用開發類科研機構在內的103家企業成為我國創新型企業試點,帶動著一大批企業在競爭中增強技術創新能力。而在三到五年內,試點企業將擴大到500家。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張曉強不久前表示,相關部門正在制定數十項涉及財政、稅收、金融和政府采購等方面的實施細則,加快完善有利于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而《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專項規劃》正在編制中,發展改革委正在制定和實施一批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相關規劃,包括長三角、京津冀及東北地區區域創新能力建設規劃等。(記者 鄒聲文 吳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