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游網絡媒體聯盟-中國網訊 11月23日從國家旅游局獲悉,西部地區是我國旅游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資源總量約占全國總量的40%。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特別是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10年來,西部地區的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產業功能不斷拓展,產業素質不斷提升,旅游業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產業,對促進農民增收和脫貧致富,推進生態環境和文化的保護,促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實現區域協調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10年來西部旅游發展的主要成就
西部大開發作為國家戰略,國家旅游局一直高度重視,把促進西部旅游業發展納入西部大開發總體戰略中,在資金、人才和政策等方面給予支持。在資金支持上,從2001—2009年共安排西部省區旅游發展基金7.27億元,占全國總額的58.82%,改善了西部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在人才支持上,采取各種形式加大對西部旅游人才的培訓力度。從2001年起,共舉辦10期西部旅游局長培訓班、32期省級旅游經濟研討班;同時,資助西部貧困地區開辦西部助學班;對藏區五省骨干外語導游實施全員培訓,共培訓3000多名導游。從2003年起,針對西藏旅游業實際困難,組織行業力量開展導游援藏工作;同時在四川大學和浙江大學,每年為西藏特招80名旅游專業本科生,為西藏培養高層次旅游人才。在旅游發展規劃上,為指導和支持西部旅游發展,與有關部門聯合編制了《長江三峽區域旅游規劃》,《香格里拉生態旅游區規劃》;為落實胡錦濤總書記“要科學規劃和開發鐵路沿線旅游資源,創建高原特色旅游品牌,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指示,組織編制了《青藏鐵路沿線地區旅游規劃》,支持新疆編制了喀納斯、那拉提、喀什等重點景區城市旅游規劃;此外,還編制了《絲綢之路旅游區規劃》和《旅游產業災后重建轉向規劃》。在政策支持上,協調有關部門出臺政策,將西部地區旅游景點、景區經營,納入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范圍,實行稅收減免。(《關于將西部地區旅游景點和景區經營納入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范圍的通知(財稅[2007]65號)》)
(一)旅游業已經成為西部地區的重要產業。在西部大開發戰略中,旅游業是“有特色的優勢產業”,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廣泛重視,并加以重點推進。
10年來,西部地區旅游產業發展速度較快。1999年至2008年,西部地區入境旅游者增長了1.25倍,目前達到984萬人次(年均增長14%);同期,旅游外匯收入增長了1.76倍,目前達到37.56億美元(年均增長19%)。2002年到2008年,西部地區旅游總收入增長了2.19倍,目前達到5279億元(年均增長24.5%),高于同期12省區市GDP增長率。部分省區市的旅游總收入相當于GDP的比重超過或接近10%。旅游業已經成為西部各省(區、市)的支柱產業或先導產業。
同時,西部地區旅游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西部地區擁有各類旅游企業1.37萬家,占全國總數的28%;擁有A級旅游景區1000多家,其中5A級景區21家,4A級景區312家,分別占全國總數的31.30%和26.90%。1999年至2008年,西部地區星級飯店從1663座增加到3885座;同期,旅行社從1833家增加到4129家,其中國際旅行社從310家增加到492家。西部地區已經初步建立起較為完善的旅游產業體系。
(二)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西部地區農民增收和老百姓脫貧致富。旅游業是面向民生的服務業,具有就業容量大、就業層次多、就業門檻相對較低等特點。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西部廣大地區包括農村地區,邊疆地區和民族地區,旅游基礎設施和接待條件不斷改善,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增加了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特別是近年來大力發展鄉村旅游,西部地區涌現出一大批鄉村旅游特色村寨、特色城鎮和一批旅游經濟強縣,一大批農牧民依靠發展旅游實現了脫貧致富。在西部許多景區景點的周邊,圍繞旅游興辦了一大批商店、旅店、餐館等,有效地帶動了社會就業,“一個旅游點致富一個村”、“一個旅游區繁榮一個縣”成為西部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特色。截止2008年底,四川省鄉村旅游經營戶達到16720家,全年農業旅游經營點接待旅游者2.4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6.6億元,吸納就業人數達到14.1萬人。貴州省雷山縣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增加了農民收入,如村民李珍開辦的“農家樂”,2008年純收入達到20萬元。
(三)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的改善和文化資源的保護。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西部各省區市把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等生態建設工程同發展旅游有機結合起來,自然遺產和生態環境在旅游開發的過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如四川九寨溝,云南三江并流等。此外,貴州黃果樹、新疆喀納斯、內蒙古阿爾山、西藏可可西里等地方在發展旅游的同時,都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和文化資源的保護,對旅游開發發揮了積極的示范作用。同時,西部各省區市把發展旅游與保護、傳承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發展旅游小城鎮、鄉村旅游、民俗旅游,開發特色旅游商品等,有效保護了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如,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西藏布達拉宮、重慶大足石刻、甘肅敦煌莫高窟、寧夏西夏王陵、云南麗江古城等,在旅游開發過程中,非常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統文化的傳承。
(四)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綜合效益的不斷提高。近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西部地區交通、通訊、能源、城市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據統計,到2008年底,西部地區共建成高速公路1.65萬公里,是1999年的6.5倍,占全國高速公路里程的27.3%。鐵路總營業里程達到2.94萬公里,占全國總營業里程的37.7%。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到79個,占全國機場總數的49.4%。這使西部地區旅游發展條件大為改善。旅游業的發展又使西部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效益得以充分發揮,青藏鐵路的開通使西藏旅游明顯升溫。青藏鐵路通車以來,全區接待旅游者人數由2001年的68.6萬人次快速增加到2007年的402.9萬人次。2009年1-9月,接待國內外游客達475.3萬人次,接待水平超過歷史最高年份2007年。
(五)旅游業的發展,促進了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有利于區域協調發展。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促進民族地區的發展,增強民族團結,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任務之一。隨著西部大開發不斷推進,西部獨特的旅游資源吸引了大量的東中部游客,加強了西部地區和沿海發達地區的交往,加深了各族人民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了解,促進了西部邊疆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促進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以及當地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如,貴州省開展民族邊寨游,有63萬人擺脫了貧困,走上了致富之路。新疆的喀什、阿勒泰都是民族地區,也是邊疆地區,通過發展維吾爾族風情和喀納斯湖觀光旅游,極大地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取得的主要經驗
西部大開發十年間,西部旅游業快速發展,其主要經驗和做法有:
一是堅持政府主導發展戰略。西部經濟社會條件不發達,是西部旅游發展的基本背景,以旅游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是基本政策考量。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積極努力下,旅游業基礎設施、接待條件,旅游景區建設水平以及旅游業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是堅持精品戰略。西部旅游資源種類品質不一,開發條件千差萬別,加之西部地區整體條件有限,旅游開發堅持精品戰略,實施有重點地開發,逐步形成了絲綢之路、長江三峽、香格里拉、青藏雪域高原、九寨溝、喀納斯、黃果樹、桂林山水等一批世界知名旅游精品,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旅游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
三是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西部資源、生態、環境脆弱,在開發旅游過程中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在優先位置,取得了雙贏效果。一些省區市把發展旅游與保護、開發和傳承特色、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發展旅游小城鎮、鄉村旅游、民俗旅游,開發特色旅游商品等,有效保護和傳承了民族文化。
四是堅持以改革創新統攬旅游業全局。西部地區在發展旅游業過程中積極順應改革開放的要求,不斷完善旅游體制、機制,培育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旅游企業,調動全社會的力量支持、參與興辦旅游業。在發展旅游業的過程中,不斷完善市場機制,通過市場化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三、不斷開創西部旅游發展新局面
西部大開發以來,西部地區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和公服務設施加快建設,大大提高了旅游景區景點的可進入性。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風沙源治理等生態建設,使許多景區景點更具魅力,西部地區旅游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有了根本變化。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和消費結構的逐步升級,使得旅游消費越來越成為擴大內需、調整結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途徑,將為西部地區旅游發展提供良好的宏觀發展環境和旺盛的市場需求。
1.加強規劃指導,把加快發展旅游產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位置。
科學制定和實施旅游規劃是保障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在加快發展西部旅游業的進程中,必須把科學制定和實施規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按照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要求和全國旅游業發展規劃要求,做好重點區域和旅游線路的規劃,做好旅游精品景區建設規劃。要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做好西部重點旅游景區景點規劃。規劃要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體現旅游業產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地位,體現促進旅游產業協調發展的要求,體現宏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統籌兼顧好發展中的大問題。
2.加快旅游體制機制改革,大力改善西部地區旅游產業發展環境。
大力發展西部地區旅游產業,必須有良好的發展環境作保障。要把大力改善旅游發展環境放在重要位置,為加快西部地區旅游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機制保障和服務保障。要加強旅游法制環境建設,不斷完善省級旅游法規,建立健全自駕車旅游、探險旅游等專項旅游管理辦法。要進一步完善旅游投融資機制,創新旅游投融資平臺,積極引導社會資本投資旅游業。要進一步擴大西部旅游業對內對外開放,加強西部旅游區域合作,在引進國內外大型旅游企業和旅游投資商的同時,積極引進先進的旅游經營理念和管理模式。進一步加強西部旅游人才隊伍和從業人員隊伍建設,為旅游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3.要堅持保護優先,積極推進旅游產業與生態環境、民族文化協調發展
西部地區位于大江大河的上游,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發展西部旅游產業,必須充分認識到生態環境的脆弱性和生態環境對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性。要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把保護生態環境放在突出的位置,大力提倡文明的旅游消費方式,引導旅游者強化環保意識。同時,西部地區是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民族文化的主要傳承地。要按照“弘揚中華文化”的要求,把西部豐厚的民族文化融入旅游產業發展當中,通過弘揚民族文化,提過文化提升旅游產品的內涵。
大力發展旅游業,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是關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任務。我相信,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推進和改革創新步伐的加快,西部旅游業將呈現出美好的發展前景。(破天一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