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發展普惠金融”,將其作為“完善金融市場體系”的組成部分。這是當前金融改革的一項重要議題,已成為國家最高層面的政策取向。
據銀監會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姜麗明解讀,普惠金融的外延包含三個維度。一是以可負擔的成本將金融服務擴展到欠發達地區和社會低收入人群,提供價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二是建設廣覆蓋、多元化、競爭性的金融服務體系,實現金融資源的公平配置,促進各類弱勢群體享有平等的發展機會;三是積極滿足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的教育、養老、衛生、住房、就業等民生需求,強化金融權益保護,促進社會安定有序。
普惠金融源于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始用于聯合國2005年宣傳小額信貸年時,后被聯合國和世界銀行大力推行。2006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焦謹璞副局長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小額信貸論壇上,正式使用了這個概念。
“目前中國金融知識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的任務仍十分艱巨,金融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對‘三農’、小微企業,社會金融等服務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促進普惠金融發展,積極發展民生金融,對于進一步深化我國金融改革與發展,保障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增長具有重要作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局長焦瑾璞本月25日在2013新浪金麒麟論壇表示。
近年來,中國的普惠金融體系發展迅速。根據哈佛商學院2012年發布的《中國P2P借貸市場潛力調研報告》,中國已經有100多家小額信貸服務中介平臺從事普惠金融服務,大部分機構年增長超過50%,部分機構的年增長超過300%。另一方面,普惠金融體系也面臨著監管、缺乏信用體系等多方面挑戰。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杜曉山近日在中國銀行業協會和花旗銀行主辦的第九屆“微型創業獎”頒獎典禮間隙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建立普惠金融體系面臨的三大挑戰。首先是為大規模群體的金融需求擴展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二是要不斷拓展更貧困和更偏遠地區的客戶群體;其三是降低客戶群體和金融服務提供者雙方的成本。(來源: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