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中新社寧德9月15日電題:辛亥革命世紀老人周忠魁嫡孫追憶祖父
作者 李松
“畢生愛國,不謀私利,坦蕩為人,不求為官,只求為國為民辦點實事,臨終前還心系兩岸和平事業……”年逾古稀的周文南是辛亥革命世紀老人周忠魁的嫡孫,他在追憶祖父時如是說。
周忠魁,號誠卿,生于1865年,平生尚武愛國,追求民主共和。他為官不謀私利,一生好學、謙遜、愛國、重教、守德,深受邑人欽敬,然其事跡卻鮮為人知。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會,積極參與革命運動。歷任福寧、泉州、福州巡捕、千總、管帶、游擊(團級)等職。曾奉命赴臺灣考察、防倭、率軍民在彰化修筑大甲溪防洪長堤。后因痛感軍閥混戰,國無寧日,遂解甲歸鄉,創辦女子學校,開創閩東教育之先河。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打響了辛亥革命第一槍,隨后,福建繼起響應。當時,周忠魁在福州陸軍講武堂軍官學校,跟許崇智在一起。1911年11月8日,周忠魁跟隨協統許崇智在福建福州率部起義,任作戰指揮部參事,并率部首奪于山制高點。他提出“三面圍攻、網開一面”的殲敵之策,身先士卒。經過一晝夜戰斗,11月9日,閩省光復。1913年,孫中山授予周忠魁“開國銀質勛章”一枚,委任硤門水師游擊。周文南告訴記者,該銀質勛章現保存于閩東革命紀念館中。
周忠魁熱心國事,曾上書宋慶齡說:“攻城易,攻心難,兩岸不睦,不必炮擊,以和平協商解決為善。”1966年,他臨終時還囑咐晚輩要“力襄兩岸和平統一。”其拳拳愛國之心深受社會各界欽敬,被后人譽為“辛亥革命世紀老人”。
如今,在福建福鼎市硤門鄉東稼村中有一座極為普通的磚混結構瓦房,門口一副對聯上書:“國強教育為本;民富科學領先”,這便是周忠魁的故居。
步入大門,庭院的正中立著一面石碑,正面刻著周忠魁生平事跡簡介,背面刻有“正直、守德、清廉、好學、愛國、重教”12個大字。正廳的展覽室,陳列著周忠魁生平事跡展覽及海內外愛國人士惠贈的200余件丹青墨寶,其中有國民黨元老陳立夫先生的“自知者英”題詞,以及海內外知名愛國人士的題詞、字畫。
故居是周忠魁的生卒之地,原是木構明樓,歷經200年風雨已成危房,在10多年前的一次臺風中倒塌。1998年重建,并辟為周忠魁紀念室,翌年迎來臺灣、美國的親戚參觀。2005年被定為福建省涉臺文物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