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免费,两性午夜刺激性视频,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ⅴ

徐紹楨 光復南京的“開國元勛”

2011年09月23日17:38 | 中國發展門戶網 www.chinagate.cn | 給編輯寫信 字號:T|T
關鍵詞: 徐紹楨 開國元勛 北洋六鎮 南京臨時政府 總司令 革命黨人 軍官 駐防八旗

徐紹楨(1861—1936)

字固卿,廣東番禺人。光緒時期中舉人,曾任統領、總兵、江北提督等職,1905年任新軍第九鎮統制。1911年響應武昌起義,被推為江浙聯軍總司令。1912年,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徐任南京衛戍總督。此后,歷任參政院參政、廣州衛戍總司令、孫中山總統府秘書長、廣東省省長等職。1936年9月13日在上海逝世。

1911年10月,山雨欲來風滿樓,當辛亥革命第一槍即將由陸軍第八鎮的革命士兵打響之際,位于武昌下游的南京陸軍第九鎮,也一樣涌動著不安定的氣息。

第九鎮也是支革命軍勢力強大的新軍,各級軍官中散布著革命黨人,這和第八鎮中革命黨幾乎沒有軍官形成鮮明對比。武昌的密謀,南京第九鎮中革命黨人是一清二楚的。

但一清二楚的可不僅僅是革命黨人。

南京城是明代和太平天國故都、江南屏障,清朝在這里不但駐有兩江總督、江南提督,還有統領駐防八旗、地位在總督之上的江寧將軍。此時江寧將軍是滿洲鑲白旗人鐵良,兩江總督是素以保守著稱的張人駿;江南提督則是后來被稱為“辮帥”的張勛。

下有革命官兵的推動鞭策,上有鐵良、張人駿、張勛“三座大山”的猜忌狐疑,夾在中間的第九鎮統制徐紹楨,可謂左右為難。

革命前夕:暗潮涌動兩頭為難

清代的新軍是“全盤西化”的結果,各鎮的主官大多是國內外軍官學校出身,而徐紹楨卻是個不折不扣的例外:他不但是文官的底子,而且還當過十幾年的幕僚。

1905年,清廷決定在全國編練新兵36個鎮(師),從日本考察軍事回國的徐紹楨受委派編練第九鎮,官兵總數9044人。當時號稱勁旅的北洋六鎮,一般為12500人左右,和第九鎮齊名的湖北第八鎮,官兵總額11204人。但文官出身的徐紹楨訓練有方,頭腦先進,各級軍官都是軍校高材生,裝備也十分精良,軍容風紀比其他新軍更好。

由于大量征收新青年、知識分子,又鼓勵官兵了解討論時務,第九鎮成了革命黨人聚集的地方,革命黨領袖趙聲、熊成基、柏文蔚、倪嗣沖、林述慶等在軍中擔任軍官或學員。

1908年,清廷舉辦“太湖秋操”,江南第九鎮和湖北第八鎮互為假想敵,結果人數少得多的第九鎮獲勝,徐紹楨名聲大振,不僅獲得慈禧接見、慰勉,還被提拔為副都統(中將)軍銜。

徐紹楨并不是革命黨,甚至連立憲派都不算。他曾經上書朝廷,力陳忠君愛國思想,還極力主張先實行征兵制、后推行立憲。應該說,他此時還是想當一個好官,富國強兵,保家衛國。

但對清廷的腐敗他同樣痛心疾首,對手下兵士則呵護有加。1908年,他視察發現3營士兵龔士芳筆記本上有反滿詞句,僅勸退敷衍了事。第二年,張人駿要拿名聲在外的趙聲開刀,徐同樣百般回護,最后趙聲辭職脫險。

又想當朝廷好官,又對革命黨手下留情,可換來的卻是兩頭不滿,徐紹楨可真是冤到家了。

最后時刻:“總司令”逼上梁山

辛亥前夕,張人駿等就懷疑徐紹楨有異心,故意扶持張勛的江防營。武昌一打響,他們就對徐和第九鎮動手了。

首先是鐵良上書朝廷,要求“補足”張勛的江防營,他還奏請募集巡防營12個,這樣一來,南京城的舊軍編制有1.5萬,已超過了第九鎮駐寧部隊一倍多。

接下來,張人駿拉下臉皮,逼徐紹楨將第九鎮司令部遷往離南京城65華里的秣陵關,將原駐扎江北浦口的江防營總部調進了南京城。

這時第九鎮駐鎮江的34標二營已在管帶林述慶的率領下起義,35、36標不久也跟進。一些膽大的革命黨人則公開游說徐紹楨,希望他率領全鎮效仿武昌起義。但徐畢竟是拿清廷俸祿的大員,一時竟拿不定主意。

他不忍心下手,張人駿可不客氣,一聲令下,收繳了新軍大部分彈藥,還趁機拿走平射炮6門,機關槍6挺。張勛在北極閣架設大炮,對準33、34兩標新軍。

徐紹楨這下感到芒刺在背,10月30日,主動帶領司令部搬到秣陵關。手下將士都不愿受江防、巡防這些雜牌軍的侮辱,紛紛把馬刀、刺刀開刃,準備突入城中拼命。就在徐紹楨猶豫不決之際,張勛推了他一把:11月4日,他派遣兩名滿族軍官以求見為名行刺徐紹楨,卻未得手。忍無可忍的徐紹楨終于決定起義,并自任“江浙聯軍總司令”。

此時第九鎮彈藥缺乏。剛從武昌趕來的革命黨特使、前第九鎮馬標排長蘇良斌和徐紹楨商議,由已經起義、擁有兵工廠的上海調撥子彈,蘇良斌則潛入城中,聯絡巡防營、江防營中革命黨為內應。

光復之役:職業軍人的敬業精神

沒想到百密一疏,駐守鎮江的林述慶等人不滿徐紹楨遲遲不響應起義,懷疑他是“墻頭草”,竟截留了從上海運來的子彈,而沉不住氣、又不知子彈沒運到的蘇良斌卻提前在11月7日放起火來;等第九鎮匆忙開拔,趕到雨花臺附近時,城里的革命黨人已經死的死、逃的逃,江防、巡防營吶喊著殺出城來。彈藥缺乏的第九鎮無法用刺刀和槍彈對抗,只得一路退到鎮江。

林述慶余怒未消,緊閉大門,宣稱“徐紹楨沒臉和我見面”,這下驚動了宋教仁、陳其美等革命黨首腦,他們在上海召開緊急會議,一致認為,此刻武漢三鎮已經告急,南京成了革命成敗之關鍵,徐紹楨既已起義,就必須信任、擁護。

11月11日,宋教仁、陳其美等以滬軍都督府的名義,推舉徐紹楨為江浙聯軍總司令(此前人選為林述慶、程德全),并號召各路革命軍向鎮江集結。短短十多天內,浙軍3000、蘇軍3000、滬軍1000、粵軍600,加上林述慶部,以及第九鎮主力,徐紹楨麾下集中了江南革命軍最精銳的1.4萬將士。

徐紹楨對革命黨的信任十分感激,他在鎮江洋務局宣誓就職,25日,發起進攻南京之役。

徐紹楨將司令部推進到南京麒麟門外白龍山,把紫金山上的天保城當做主攻點;浙軍、粵軍為左右翼,分別進攻幕府山、烏龍山;蘇軍為南路,進攻雨花臺;滬軍為總預備隊;此時海軍也已在武漢江面起義,聞訊趕來助戰,革命軍聲勢大振。

在徐紹楨的統一調度下,各部奮力前進,28、29日,烏龍、幕府兩山先后攻下;12月1日,天險天保城、雨花臺被攻破。徐紹楨惟恐城內平民遭遇戰禍,派人勸降,張勛拒不投降,徐紹楨下令在天保城架炮轟擊。鐵良、二張見大勢已去,逃命而去。

12月2日,南京城光復了,此時距離漢陽失守僅4天。

南京的光復,讓清軍在漢口、漢陽的勝利變得毫無意義,從武昌到上海,江南大片土地已全數成為革命軍的地盤,清朝大勢已去。徐紹楨雖不是革命黨人,卻為清廷覆滅、民國奠基,立下了決定性的功勞。

本文撰寫時參考了曹亞伯著《武昌革命真史》、《江寧縣志》、辛亥革命資料類編等著作。

返回頂部文章來源: 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