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年初,正是中國申博的關鍵時刻,浦江兩岸處處回蕩著上海一千多萬人民充滿激情的聲音:中國如有一份幸運,世界將添一份異彩!
3月中旬,新華社向全世界報道:在1851年倫敦舉辦的首屆世博會上中國人曾榮獲大獎,中國參加世博會的歷史也因此將整整提前16年!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世界展覽局的官員即將對上海進行考察的前夕,這個大快人心的消息來得是這樣的及時,令所有的中國人都倍感振奮。那么,這個塵封了百余年,如今為中國申博增添了一枚重要砝碼的史實又是怎么會大白于天下的呢?作為一名“上圖”人,令我充滿自豪的是,上海圖書館在這一過程中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早在2001年年底,上海圖書館領導就組織了一支精通業務的專家隊伍,對中國與世博會的淵源進行專題研究,希望能對中國申博貢獻一份力量,同時也借此證明民間機構對申博的知曉度和參與熱情。我們這支隊伍得到了各部門的通力配合,在翻閱了大量原始文獻后,不負眾望,從館藏《北嶺徐氏宗譜》(1884年)、《徐愚齋自敘年譜》(1927年)等文獻中找到了上海商人徐榮村以榮記絲綢參加1851年首屆世博會并獲金、銀大獎的記載。這些材料很快被整理成文件緊急送呈政府有關部門。而在此之前,作為徐家后裔的徐希曾老人,也從家中劫后余存的《香山徐氏宗譜》中找到相關的記載,送交上海市的有關部門。這些材料得到了上海申博辦的高度重視,有關領導也對此明確表態,表示對這段歷史充分相信。但申辦世博會是一項在國際上具有很大影響和深遠意義的大事,相關的歷史材料同樣也需要獲得國際認可。這些材料都出自徐家祖傳家譜,如無其他相關的文獻只能說是個孤證。有關領導層在充分肯定了“上圖”專家隊伍的工作成績后,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希望在此基礎上,加大力度,深挖史料,打破孤證,爭取在當年出版的外國文獻中找到有力的證據。
我至今還記得,這是在3月1日,距離國際展覽局來上海考察中國申博情況只有10天時間,我冒著霏霏細雨,前往位于龍吳路上的“上圖”藏書庫。我曾多次來位于此地,這里收藏著大量從16世紀一直到20世紀初的外文舊書,很多文獻甚至從來沒有編過目,積滿了灰塵,真正稱的上是一座深藏不露的文獻寶庫。這一天,我的工作伙伴、外文文獻部的資深專家張尚儀早早就在那里等候了。我們從書庫中捧出了一堆又一堆可能和世博會相關的外文舊書,仔細翻閱,期冀找到哪怕一點點蛛絲馬跡的記載。功夫不負苦心人,臨近中午時分,我們終于在一本1852年由倫敦威廉·保羅兄弟出版社出版的《萬國工業博覽會1851年,評委會關于30類展品的評審報告》中找到了我們想要找的材料。在這本厚達800多頁的英文書中,第163頁上赫然寫著這樣一段令人怦然心動的文字:在中國展區,上海榮記的絲綢樣品充分顯示了來自桑蠶原產國的絲綢的優異品質,因此評委會授予其獎章。“我們的眼睛濕潤了,幾十天的辛勞就在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材料上報后,收到了領導層的高度重視,指示將這一研究成果盡快納入由上海市政府主辦的“中國申辦2010年上海世博會”大型展覽中。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申博辦雙方攜手,從撰文、翻譯、拍照一直到展板制作,連夜加班;有關方面也全開綠燈,全力配合,終于在3月9日將4塊展板制作完成,設于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內的展覽中也因此在中心部位增設了一塊集中展示中國與世博會淵源的展區。
3月13日,國際展覽局考察團參觀了上海的展覽,他們對中國早在1851年就參加世博會的史實驚訝不已,對上海在世博會文獻搜集方面所下的功夫感到欽佩,他們由衷地表示:你們是在用“心”申博!卡門·塞雯團長于臨別時在留言簿上寫下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上海,用如詩如畫的圖片記述了世博會的歷史。”
國際展覽局考察團的贊揚和中國早在1851年首屆世博會上就摘金奪銀的史實伴隨著新華社的電波很快就傳向了全世界,而在這一戰役中打了一個漂亮仗的“上圖”人也倍受鼓舞,他們再接再厲,努力耕耘。2002年12月初,就在舉國歡慶中國申博成功的喜慶日子里,一本全面回顧中國與歷屆世博會關系的文獻專著《中國與世博會:歷史記錄(1851-1940)》也宣告問世,首版3100冊,在一個月之內銷售一空,該書還作為政府有關部門的禮物,被贈送給國際展覽局的官員。就在這一刻,我真正感受到一個圖書館工作者的幸福和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