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4月1日電(記者王帆 吳宇)坐落于中國館的國家館“東方之冠”腳下,中國31個省區市館已經在進行最后布展和設備調試。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倒計時一個月之際,新華社記者走進這些省區市館率先探秘。
被悠揚婉轉的音樂吸引,記者走進了陜西館,這里正在上演歷史舞劇《長恨歌》中的一段仿唐樂舞,在“華清池”、“九龍湖”、“龍石舫”的場景中,演員們身著彩云般的華美服飾輕歌曼舞,好似夢回盛唐時期驪山腳下的華清宮。
與此相呼應,兩個以“唐明皇”和“楊貴妃”為原形的高仿真機器人與兩個真人扮演的“唐明皇”和“楊貴妃”同臺表演,“四人”不時向觀眾點頭,讓人真假難辨。
31日正式落成揭牌的陜西館,以“人文長安之旅”為主題,串起“千年帝都”、“千里秦嶺”、“千載文華”、“千人英姿”四大展示內容,向世界展現陜西“昔日皇家園林、今日百姓家園”的美好生活場景。
另據了解,在世博會期間,觀眾來到陜西館,還可以通過觸摸顯示屏在千余個兵馬俑臉譜中找到與自己最相像的那張,并能當場打印留念。
距離陜西館不遠,坐落著內蒙古自治區館。走進去,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圍繞展館大半邊的六根高8.5米的“蘇魯定”(蒙古戰旗),一幅刻有飛禽走獸、反映古代先民狩獵情景的巨大巖畫復制品也格外引人注目。
正在進行布展的工程師王海華告訴記者,觀眾在內蒙古館可看到一個草原上的未來城市生活景象,而地面上的三個沙盤將展示古老游牧民族的生活場景。
從內蒙古館出來,轉過以祥云圖案圓柱和“水立方”狀平臺為主要建筑元素的北京館,記者看到遠處一展館的主體好像是一座巨大的雕塑,門口一塊巨石上刻有“桃花源里”幾個字。
“這是湖南館,主體材料來自當地特產的竹子,外形很像古代八卦太極圖,意思是永無止境。”項目工程技術員劉獻軍告訴記者,“我們將湖南的美景利用多媒體技術投影到這些不規則的建筑體上,把它還原成一個神秘的世外桃源仙境,游客走在其中好像永遠也走不到頭。”
走過代表山西古建筑藝術成就的標志性建筑——山西會館門樓,記者忽然聽到“嘩嘩”的流水聲,這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館的“水簾”發出的聲音。駐足觀賞,但見水注時而舒緩,時而急促,如翩翩起舞,呈現不同的花紋圖案,竟然還顯現出“廣西歡迎您”幾個字,不過速度極快,稍不留神就會錯過。技術員杜勇解釋說,這是利用數字和光影技術讓水流速度不同而達到的效果。
繞過水簾,記者看到六只用鋼化玻璃材料制成的青蛙雕塑和縮小版的桂林名勝“象鼻山”。杜勇解釋說,壯族群眾有過“青蛙節”、跳“青蛙舞”的風俗,青蛙在他們心中的地位就如同漢族人所崇拜的龍圖騰。
記者又往前走,抬頭看到一座以少數民族銀飾裝點的兩層木結構建筑,向里張望,原來這是匯集了風雨橋、鼓樓、苗寨和山水瀑布等文化符號的貴州館。在江蘇館,矗立著兩扇由燈箱組成的巨大幕墻,其上閃耀著用草書、行書、楷體等不同書法樣式書寫的“蘇”字。江西館的主體結構由幾個相連或相疊的青花瓷組成,讓人不禁聯想到景德鎮這座千年瓷都的文化古韻。
不遠處的黑龍江館,幾名工人正在往墻上安裝大塊的“冰磚”。黑龍江館副館長李德山說:“這種‘冰磚’是用專為世博會展館研制的水晶樹脂材料制成的,共2000多塊,我們想以此在世博會現場營造一個‘冰雪之城’,讓賓客享受片刻清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