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給許多行業帶來巨大沖擊,但文化產業卻逆勢而上,成為經濟寒冬中的一抹亮色。如何抓住機遇,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如何保障低收入人群的文化權益?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在前不久閉幕的全國兩會上,文化部負責人在回答網友提問時曾表示,很多低收入群眾文化消費愿望很高,可是缺乏現實的支付條件。文化部正在積極研究探索是否能通過對低收入群體和貧困地區群眾發放“文化消費券”等方式,來滿足他們文化消費的愿望,提高他們的支付能力,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不少地方已經行動起來。據了解,日前,上海演出行業首次推出了10萬張“文化消費券”,范圍限定為高雅音樂市場;杭州市發放的市民消費券,已有25萬多張用于購書、看電影等文化消費,總額超過500萬元;長沙也計劃在近期通過發放消費券等方式,舉辦“萬名市民進歌廳活動月”……
形形色色的文化消費券,成效究竟如何?本報記者日前走訪了上海、杭州兩地。
上海:10萬張“消費券”累計抵用530萬元
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近日宣布,持2009年度所有場次的東方市民音樂會票根或票券,在3月21日至6月30日期間,至東藝售票處購買東藝主辦并在售的46臺54場演出時,可等額抵用。東方藝術中心由此成為滬上演出行業中首家推出“文化消費券”的企業。
推出“文化消費券”的第一天,上海市民張女士就用全家3張面額80元的市民音樂會票根,換購了一張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880元的門票,只支付了640元,相當于打了七折。
據統計,由舊門票“變身”而來的“文化消費券”將達10萬張,累計抵用金額約530萬元。可抵用范圍幾乎囊括今年東藝所有重頭演出和頗受歡迎的系列演出,覆蓋近10種門類。其中包括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維也納愛樂“六把大提琴”、匹茲堡交響樂團、美國國家交響樂團等世界頂級樂團專場音樂會;也有愛爾蘭踢踏舞、國際近臺魔術、名家名劇月等演出;還包括“未來大師”獨奏重奏系列、“東方魅力”民樂系列和“經典夜上海”爵士演出等系列演出。
東藝總經理林宏鳴表示,“推出文化消費券并非盲目促銷,而是希望爭取和引導更多觀眾親近高雅文化,擴大文化需求。”為何選擇票根或票券等額抵扣的方式?林宏鳴解釋說,此舉意在讓消費券順利直達目標群體——喜愛高雅音樂、有潛在藝術需求的觀眾。
截至目前,已有近300人使用了這種特殊的“消費券”。據測算,如果價值530萬元的消費券全部抵用,將占到東藝全年演出收入的15%左右,這對于全年演出經營基本維持平衡的東藝,是一筆不小的數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