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鄭和下西洋》分集劇情介紹(1-10集)
電視劇《鄭和下西洋》分集劇情介紹(11-20集)
電視劇《鄭和下西洋》分集劇情介紹(21-30集)
電視劇《鄭和下西洋》分集劇情介紹(31-40集)
電視劇《鄭和下西洋》分集劇情介紹(41-50集)
電視劇《鄭和下西洋》分集劇情介紹(51-59集)
電視劇《鄭和下西洋》分集劇情介紹(大結(jié)局)
第十一集
侍郎夏原吉斗膽進諫,先廢止削藩之策;再對朱棣圍而不打,挫其銳氣、耗其精力。
朱允炆情急,下旨拜李景隆為平燕大將軍,親自設(shè)宴送行。李景隆涕淚滂沱,立誓六個月內(nèi),提朱棣頭顱報效皇恩!
北平王府,諸將得報朝廷派六十萬大軍進攻,俱有憂色。朱棣為振奮軍心,告訴燕軍將士,李景隆乃錦繡皮囊,朱允炆拜將此人北伐,不足畏懼。在旁的馬和,看到燕王在大敵壓境時如此智勇,感概不已。
為化險殲敵,朱棣竟然將主力部隊全部拉出北平,到外圍去和南軍打運動戰(zhàn),而將北平城做為一個巨大的誘餌。他讓徐王妃留下,又要求世子朱高熾必須堅守三十天。
馬和到蓮芯家告別,要她等著燕軍將士凱旋。
夏原吉奉旨前來北平,與朱棣一番舌戰(zhàn),反讓燕王對他心生愛才之意。
朱高熾臨危受命,成為全城最高統(tǒng)帥。他在母親的全力支持下,奔走在城防各處,動員所有兵民共同護城應(yīng)敵。
在押解糧草前往預(yù)定戰(zhàn)場的路上,二王子朱高煦中了調(diào)虎離山之計。鐵平在凌晨時奔襲燕軍的糧草大營,把十萬石軍糧全部焚盡!
朱高煦準備以死謝罪,被馬和制止。
第十二集
大戰(zhàn)前夕,朱棣接獲惡報,軍糧焚盡。燕軍三天后斷糧,敗亡已定!朱棣悲嘆陷入了真正的絕境,可是全體將士愿意與他共存亡.
姚廣孝此時也無計可出,只能為燕王祈福。
北平城下,南軍發(fā)起強烈的攻擊。全城兵民見王子和王妃仍在危城中,人心振奮,誓死抗爭,擊退南軍多次進攻。
鄭村壩大戰(zhàn)開始時,李景隆自恃兵多將廣,特別是得意焚毀了燕軍糧草,便大膽驅(qū)兵直進,意圖一舉消滅燕軍。
南北兩軍數(shù)十萬兵馬絞在一起,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
朱棣被團團圍住,鐵平喝令弓駑手萬箭齊備,想射死朱棣。張玉為救主被亂箭射殺。
朱棣下定必死之心,以為這將是平生最后一戰(zhàn)!李景隆想起皇上的旨意,打算活捉朱棣,讓他終生守墓。
這時,遠方突然響起鼓號――燕軍一支生力軍來到!在生死攸關(guān)的時刻,馬和殺到朱棣身前。燕軍斗志沖天,南軍開始崩潰了。
當夜,惡戰(zhàn)之后的朱棣顧不上休息,又親率精兵,馳援北平。
果然,朱棣趕到北平城下,正是雙方都筋疲力竭之時。北平城頭,世子朱高熾看見父王前來援救,急忙下令開城追殺。南軍兩面受敵,大敗而逃。至此,李景隆的六十萬大軍竟然被數(shù)萬燕軍擊潰。
相逢之時,朱棣面對立下大功的馬和,不禁感慨萬千!當即給馬和賜姓“鄭”。從此,馬和就叫“鄭和”。
鄭和給蓮芯生下的男嬰取名字叫宋天。希望他長大以后,能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
第十三集
南軍失敗后,齊泰提出釜底抽薪的計謀,讓朱允炆一口否定了。
靖難之役已持續(xù)快三年,義軍盡管一次又一次擊敗朝廷的大軍,仍是“以一隅敵天下”。朱棣深感“靖難”苦難無邊!
姚廣孝與朱棣可謂是“心有靈犀一點通”。他告訴朱棣,要想徹底結(jié)束這種苦戰(zhàn)不休的局面,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置朝廷的各路兵馬于不顧,長驅(qū)直入,直取南京。
一舉收取寧王三萬騎兵,是燕王的另一得意之作。
鄭和單獨受領(lǐng)朱棣交給的一個秘密任務(wù),潛身南下,謀取渡船。
臨行前,鄭和到蓮芯家里,要她搬到王府去住。蓮芯堅決不去,認為這里就是她的家。
朱棣告訴三軍:起兵二十八個月來,都是朝廷攻伐我們。現(xiàn)在,義軍要發(fā)起戰(zhàn)略進攻了――我們要飲馬長江,占領(lǐng)南京,結(jié)束戰(zhàn)局。
朱允炆得報,朱棣已經(jīng)率大軍沖過淮河,數(shù)道封鎖線竟然都沒能堵住燕軍。
齊泰等竭力安慰朱允炆,長江天塹不可逾越。朱棣只有步騎,根本沒有水軍,朝廷定能在長江邊將其殲滅。朱允炆立刻下旨釋放水師提督吳宣,令他殊死效忠……
朱棣正在想辦法如何渡江,剛好來了南洋富商施進卿。他要給燕王送一份大禮,以助鼎定天下!
此時,鄭和這個不速之客,孤身進入水師提督府,勸說吳宣倒戈。
第十四集
經(jīng)過一番舌戰(zhàn),鄭和又許諾吳宣以利益,促使對手決定投降,這讓朱棣非常高興。
施進卿拜見燕王,朱棣問他想要什么?施進卿說作為海外大明子民,惟盼殿下為帝之后,能夠開放海禁,允許民間貿(mào)易往來。這就是他要求的回報!
看到大勢已去,朱允炆仰天長嘆,完全絕望了。他令所有太監(jiān)侍臣各自逃命,自己準備懸梁自盡,以身殉國。這時,老太監(jiān)王忠拿出太祖歸天前留下的銀盒,里面有三張度牒,一套袈裟……
朱棣率領(lǐng)將士進宮,怎么也找不到朱允炆的下落,只發(fā)現(xiàn)幾具焦尸。姚廣孝說:其中有具焦尸就是朱允炆!
鄭和稟報,四處都搜遍了,只找到一只龍佩。朱棣說人證物證俱在,這個人就是朱允炆! 他還收了朱允炆的貼身太監(jiān)王忠。
另一方面,他又命令大將朱能帶領(lǐng)人馬秘密追捕,就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朱允炆給找回來。
燕兵打開牢門,寧王告訴眾王:四哥已經(jīng)打進南京城了,我是來救你們的!
在奸臣榜前,王忠宣讀大明燕王令,名單中卻沒有方孝孺的名字。
第十五集
靖難將軍李正禍亂百姓,事發(fā)后被燕王懲處。降臣們見燕王自斷手足,深感其愛民之心,無不懇請燕王承接大位,登基改元。
齊泰被擒后,在大堂上質(zhì)問燕王,關(guān)鍵時刻鄭和出面解圍。
在方孝孺府,解縉、夏原吉等聚集商量“是順燕還是忠君殉節(jié)?”解、夏俱認為叔侄之間爭位,屬于皇家內(nèi)部的爭奪,做臣子可以擇賢而事。方孝孺怒斥二人,他決心不惜以死盡忠。
諸王爺及將領(lǐng)們都勸進燕王,受命于危難。姚廣孝也覺得眼下已眾口一詞,燕王不宜再拖下去。朱棣卻認為要想終成大業(yè),還差一步棋。
鄭和奉王命來請方孝孺出任司儀,主持祭奠,對方竟然不準他入大堂說話。鄭和飽受羞辱,仍然恭敬地傳遞了朱棣的美意。方孝孺仰天大笑。
寧王府里,寧王對眾王說,明天祭祖,必須見個真張;太祖陵前,大位務(wù)必落定。
第二天,朱棣率眾臣祭明孝陵。方孝孺也帶著著眾多門生學(xué)子緊隨其后。
祭奠開始,作為主持的方孝孺的祭辭,幾乎聲聲直指朱棣的脊梁,頓時震驚全場。
第十六集
朱棣終被方孝孺激怒,下令誅其十族。
在腥風血雨之時,鄭和心情極為難受,也被馮蓮芯深為誤會。在錦衣衛(wèi)捕殺時,他竭力救下一孩子。
公元1402年,朱棣登基改元“永樂”。這個年號暗含著“天下子民永享歡樂”之意。
奉天殿上,朱棣燒掉所有朝臣經(jīng)曾提出“削藩”的奏章,解除了眾人的顧慮。同時,他不計前嫌,惟才是舉,起用解縉、夏原吉等人。
皇上逐一褒獎了眾兄弟及靖難有功人員,惟有姚廣孝不接受那些身外之物。他仍然一身袈裟,平淡依舊。但是,居功爭權(quán)者也大為有之。寧王朱權(quán)就心懷不滿,以為應(yīng)當?shù)玫礁嗒勝p。這件事讓徐皇后得知后,與皇上商量如何處置方才不失信于天下。
皇后請寧王到慈寧宮赴家宴,肯定寧王在靖難中功不可沒,但表明天下絕不可分,應(yīng)以大局為重。
第十七集
寧王提醒皇上,近來有一批追隨方孝儒的士子,經(jīng)常聚集在南京城郊的道觀之中,以一個女道士為領(lǐng)袖,集結(jié)成了一股勢力。這個女道士就是嫂子的胞妹。
朱棣召見日本使臣,解縉當面揭穿了對方不誠實的真相。朱棣對日本做出二份國書很有看法。
寧王又用立儲之事,引得朱棣心情不快。姚廣孝覺得永樂朝要想天下歸心,道路還很漫長。他要皇上大治天下,必須另謀新路。朱棣認為萬事開頭難,永樂新政,關(guān)鍵是如何邁出第一步。
施進卿到鄭和家讓引見皇上,鄭和答應(yīng)了。他猜出這位巨商肯定是在海外遇到了什么麻煩,有求于大明朝庭。
鄭和把施進卿到京城的來意告訴皇上,朱棣則說此事不能急。
吏部已經(jīng)把七品以上官員的考評呈給皇上。朱棣對獎罰自有主張。
朱棣認為眼下最合適的突破口,是沖開片板不得下海這塊堅冰,如此才能振聾發(fā)聵,勢如破竹。姚廣孝提出不如先破后立,跳出一子,盤活全局。
奉天殿上,朱棣召見了施進卿。他告訴皇上和眾臣工們,我海外華商華民,久居異邦,遠離故土,心卻一時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故土。
當?shù)弥I喜粚帲扉詻Q地表明心跡:大明的海域是流動國土,豈容海盜、倭寇橫行作亂?永樂王朝必要造大船,揚威海上!
朱棣在家里召集兩個兒子,寧王和解縉、夏原吉等人。請他們暢所欲言,說說下西洋的事,卻是碰了一鼻子灰。
第十八集
朱高熾告訴母親,自己被下西洋的事情夾在兩難之間。而寧王則借解縉上門鑒賞字畫時,暗示皇上名為“揚威海上”,實則沽名釣譽。
生氣后的朱棣對鄭和講了這件事,鄭和用公道自在人心的信念,堅定了皇上下西洋的決心。
朱棣不顧一切地要使大明復(fù)興,重振雄風。他發(fā)誓決不做溫飽即安的井底之蛙,永樂新政就是要從國策的根本入手,奠定一代盛世之基石!
皇上的決心得到鄭和、姚廣孝等人的堅定支持。于是,他命朱高熾總領(lǐng)六部九卿,督辦造船兼領(lǐng)籌劃下西洋所有事務(wù);夏原吉協(xié)同戶部、兵部、工部,會同南直隸、浙江、廣東、福建、山東五地,籌措專款,征集工料、民夫及一切物資。
永樂開元,舉國上下掀起了一波轟轟烈烈的大造海船的熱潮。
鄭和奉命親臨工地,督造航海大船之具體事宜!事后,朱棣多次視察船塢工地,要求工程加快進度,按時交工。并要鄭和找到南軒公,共圖海上大業(yè)。
吳宣聽到下西洋的風聲,夜晚拜見漢王朱高煦。表示從今往后,愿做漢王的一桿槍,生死相隨。
幾百艘寶船建造完成,下洋的貨物也籌劃的差不多了,眼下缺的是欽差正使的人選。朱棣征求大臣意見,誰能當此大任?朝上推薦了幾個人都被否定了,寧王推薦了吳宣,也被否定了。其實,大臣們反對的要害問題,就在于認為違背了禁海的祖制。
第十九集
正當朱棣與解縉對下海巡洋爭得不亦樂乎時,鄭和站出來,說自己愿率船隊出使西洋! 解縉認為鄭和沒有這個資格!太祖曾有圣命,“宦官與后宮不得干政”。
朱棣早已認定鄭和既有荊柯之勇,又有諸葛之智,是心中的理想人選。海邊,朱棣對鄭和說,朕就賞給你這一片汪洋大海吧。我已選定你為大明船隊的巡洋正使兼船隊總兵官。
鄭和去看蓮芯姐,承諾將來一定會有那么一天,要讓她和孩子一起上船,漂洋過海,走遍天涯。
長江口,朱棣親為鄭和賜酒餞行,為所有將士訂立禁令。他要的是一支王師,行的是和平之旅。
鄭和已經(jīng)打聽到南軒公還活著,只是不知現(xiàn)在究竟在何處。此人是海上通才,朱棣要鄭和找到他,拜為水師總舵,請他為大明效力!
日本使節(jié)堅中圭密也來送行。他稟報大明皇帝陛下,日本沿海的海盜,已經(jīng)如期剿滅了。活著的全部押赴大明,交陛下懲辦。他同時說,海上最大的海盜不在日本,而在大明。此人叫陳祖義!朱棣令鄭和在巡洋途中設(shè)法生擒此人,押送回國。
朱棣親登寶船,出劉家港,順江而下,送鄭和與船隊至出海口。
朱棣在天元號寶船上,反復(fù)交待鄭和:你是朕最信任的人,朕給你一片天,送你一片海,朕要你為大明開創(chuàng)偉業(yè),通好萬邦。
鄭和船隊登上一個無名小島,在島上看到了漢器!說明漢人祖先早就登島來過。鄭和稱這片群島為“萬里石塘”(即南海群島)。
船隊剛一出海,內(nèi)部就出現(xiàn)了問題。鄭和要王景弘以大局為重,不予計較流言蜚語。王景弘則提醒鄭和:船隊的水手半數(shù)來自于長江水師,都是吳宣的舊部。吳宣也在背后罵太監(jiān)是“烏殼貝”,如此出言不遜,嚴重傷害了鄭和。此時,又發(fā)生了兩船相撞的死亡事故。
第二十集
南軒公被陳祖義綁架,被帶到海盜船上。
鄭和在天元號甲板當著眾人的面調(diào)查兩船相撞的原因,重辦了肇事官員。鄭和告誡吳宣,今天這件事就證明太監(jiān)劉太延,比令弟更像一個男子漢。
南軒公質(zhì)問陳祖義自己犯了什么罪?陳祖義告訴他,大明皇帝派鄭和踏海巡洋來了。你是個海洋通才,不能讓他得到你,所以,南軒公必須死。
陳祖義看到像一座流動島嶼般的大明船隊駛過來,斷定要逃跑已經(jīng)來不及,他決定喬裝迎上去。
吳宣疑心碰上了海盜船,可對方回答是瓊州吳家的護衛(wèi)船,護送公子前往京城參加今秋考試!鄭和要求吳公子登船一述,陳祖義只好硬著頭皮答應(yīng)了。
陳祖義上了天元號,鄭和向他打聽建文帝等三件事,陳祖義都避實就虛地做了回答。經(jīng)過此番冒險,他回到自己的船上時,令所有的海盜更加佩服。
據(jù)此位吳公子報,永樂元年秋天,曾有幾百個內(nèi)地難民,飄流到了萬安島。其中為首者,疑為遜帝朱允炆。鄭和傳命,船隊轉(zhuǎn)帆掉舵,直駛?cè)f安島!
王景弘稟報國使大人,這里距渤泥國已經(jīng)不遠了。該國使臣歸心似箭,可否考慮派兩艘戰(zhàn)船,護送渤泥使臣先行歸國。鄭和同意了,并告訴王子,長則半個月,短則十天,他和船隊會抵達貴國,敕封渤泥君王。國使麻那聽了十分高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