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京杭大運河杭州段,濃霧中列隊通行的船只。 中新社發 金斌攝
中新社無錫十月二十七日電 (記者洪曉紅 孫權)中國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無錫峰會今天舉行。四十多位專家在此間共商如何實現大運河二0一四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中國京杭大運河全長一千七百多公里,縱貫中國南北,歷經春秋至明清時期的二千五百年滄桑,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除運河河道外,各類碼頭、船閘、橋梁等水工設施以及沿線與運河有著密切文化聯系的古建筑、傳統民居、歷史街區、村鎮等各類遺產數量巨大,形成了大運河遺產構成龐雜、類型多樣的特點。
中國政府于今年起正式啟動大運河列入二0一四年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已由文化部、文物局牽頭成立了由十三個部委和大運河沿線八個省市共同組成的大運河保護和申遺省部際會商小組,組織開展了大運河遺產資源調查認定、保護規劃編制、相關立法調研等各項基礎工作,這是中國首個由國家層面組織的聯合申遺項目。
大運河沿線城市相繼開展了無錫清明橋、揚州東關街、杭州小河直街等歷史街區的保護修復和河道整治項目。其中,作為大運河無錫段重要聚落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沿河保護性修復了中國絲業博物館、古窯群博物館、古運河博物館等眾多工業遺產和民居建筑,多種元素架構出鮮活的“清明上河圖”,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
目前,大運河在山東濟寧以南還能通航,因此,南方城市對修整大運河比較重視,成效也明顯。為此,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認為,目前大運河沿線各城市保護水平優劣不一,欲申遺成功,沿線各城市需進一步無間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