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視頻播放位置
下載安裝Flash播放器《三字經》等要不要孩子全學?曾在央視主講過《弟子規》的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表示:
對于山東省教育廳關于經典誦讀的新規——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弟子規》《三字經》等內容,要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社會各界熱議不斷。對山東省教育廳的做法,絕大多數網友持認可態度。有網友表示,如果完全按照《弟子規》《三字經》的標準來培養孩子,將來走上社會肯定不適應。記者徐玉芹 張雯雯
全按經典培養
一到社會上就被擺平
網友藍天認為,現代的人們大多對《三字經》不甚了解,怎樣去學,我看還得站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去學,脫離了時代的背景就是學了也不會有實質的收獲,再就是學了以后對現在的社會能起到什么效果,要站在大背景下去思考。如果自己的國家提倡學,而且學的研究的和運用的都不錯,那世界能配合你嗎?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曾在央視《百家講壇》解讀過《弟子規》的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錢文忠,去年11月在第三屆新東方家庭教育高峰論壇上表示,有人問他這幾年講國學、講《三字經》《弟子規》,你覺得最大的難處在哪里?他認為,最大的困難是如果按照《弟子規》《三字經》的標準培養出來的孩子,到社會上90%是吃虧的。“你把孩子按照《弟子規》那樣培養成忠誠、守信、孝悌、守規矩的孩子,到社會上混混看,馬上被人擺平,這是大問題啊。”錢文忠說。
現代公民的規則和博弈
用國學經典培養不出來
網友克萊德漫表示,作為山東人,他認為省教育廳發這個文件肯定是有針對性的。
中國的傳統文化淵遠流長,在繼承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應有所創新,不一定要照搬舊俗。《三字經》是古私塾里面的必讀教材,是儒家思想的精髓,應該發揚。但當今社會讓小學生原汁原味啃讀“甲骨文”,這有必要嗎?現代社會的公民,要的是適應當代的規則,會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挑戰權威,學會利用規則進行利益博弈,這些,《三字經》《弟子規》中有嗎?
網友愛。雪飛洋表示,作為一名70后,他上小學時沒聽過《弟子規》《三字經》,學校里也是一代而過,老師讀了遍連意思都沒有講解。還是問爸爸媽媽才知道一點大意。
山東提出要“取舍”
做法很理智
網友認為,山東省教育廳的做法是有針對性的。“我們對歷史遺產的科學態度仍需要魯迅的‘拿來主義’,先做具體分析,分清糟粕與精華,而且對精華還要結合實際,才能‘古為今用’。”重慶市網友“怒放的生命”也認為,對于從前的東西應該有選擇地吸收。此前,王蒙對當下“越古老越受推崇”的文化態度提出質疑,箭頭直指部分學校要求學生穿古裝誦《三字經》,認為有點走火入魔,因為重視傳統文化并非要回到過去。
青島市網友“火線啊火線啊”表示,《三字經》等不代表國學的內涵,儒家思想并不是國學的全部。所謂國學,其實就是古代文化思想的現代傳承。如果對國學的理解偏重于完全繼承儒家的思想,那還有什么價值。山東教育廳之所以做此動作,其實就是基于對當代國學熱的清醒認識: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為齊魯有孔子,孔孟之道深遠地影響了中國的過去、現在和將來。山東教育廳并不因為孔子在家門口而失去理智地去狂熱炒作國學。
《三字經》《論語》倒背如流,對其中的含義卻只是一知半解。記者對省城幾所小學的學生進行了隨機調查發現,無論是低年級還是高年級學生,對《三字經》《弟子規》《論語》《大學》等國學經典都能一字不落的背下來,但對于其中詞句的含義,卻說不出個所以然。有網友表示,斷句、通假字、生僻字詞、辭章結構、文化背景等影響了讀者對經典的理解。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有的也正在被斷章取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