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讀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減貧救災
- 法治中國
- 天下人物
- 發展報告
- 項目中心
|
圖書原來也可以這樣玩
將電子書和實體書的制作融合于同一個過程,只在最后的階段分開操作,也就是實現了所謂的“EP同步”(E指電子書,P指實體書)。這種模式具有局部的借鑒意義,因為它的操作門檻不高,只需改造編輯流程和排版工作就可以實現了,其實已經算邁進了數字出版的門檻。
一套民國時世界書局版的朱生豪譯著《莎士比亞戲劇全集》,近期登錄各大數字出版門戶和手機應用商店,而最博人眼球的是其推出的“定制服務”。
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數字出版公司均在嘗試圖書定制服務,而借助社交網站、APP等新媒體技術手段,也使得圖書定制有可能在未來成為一種新的圖書營銷手段。
實體圖書和數字出版的新結合
曾在傳統書業工作多年的倪新玉是定制版《莎士比亞戲劇全集》的主要推動者。他說,在新舊媒體交替的現在,他一直在思考傳統書業和數字出版如何順利對接、平穩過渡的有效方案。一個偶然的機會中,他得到了一套民國時世界書局版的《莎士比亞戲劇全集》,朱生豪譯本,當場奉為至寶。在進行了一番考察、比對和分析之后,發現這個版本才是真正的原譯本。鑒于朱生豪譯本在各譯本里統治性的影響力,倪新玉想對原版進行再版,讓眾多朱生豪譯本的熱愛者一睹原貌。于是作為某出版社職業編輯的他,開始向一些出版商推薦,不料紛紛被否,理由是規模和投資風險太大。
一直到2012年,倪新玉突然想到了一套可行的辦法,他開始琢磨按需印刷的路子,以規避批量印刷工作一次性的巨大投入和不可測的風險。而其他的工作只需由他自己和一名美術設計師就可以完成。倪新玉認為,完成這項工程對他來說有兩個意義:一是為讀者提供了一套極具版本收藏價值的經典圖書,二是對于數字出版他也開始形成了一個自己的操作思路:即將電子書和實體書的制作融合于同一個過程,只在最后的階段分開操作,也就是實現了所謂的“EP同步”。這種模式具有局部的借鑒意義,因為它的操作門檻不高,只需改造編輯流程和排版工作就可以實現了,而且這其實已經算邁進了數字出版的門檻。
倪新玉談道,有了這個思路,他開始借助一些社交類網站進行宣傳,尋求定制客戶。并把書的電子版放到App Store里,供喜歡電子書的書迷們下載。
新技術使“定制”成為可能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在數字出版媒體有過從業經驗的年輕人,率先干起了“職業配書人”的工作,他們的服務將為特定讀者定制他們感興趣的圖書配置,延伸成為一整套個性化的服務,如定制客戶可能感興趣的讀書沙龍、作家講座活動預告等。
“職業配書人”這個字眼也在近期進入了一些網站的百科資料。“職業配書人”是一種給無暇逛書店的讀書人配備當下暢銷書的職業,它的興起使得圖書營銷進入私人定制時代。但這項工作的特點就是一個字——慢。一些年輕人可能要花上一周時間干一件事:為某一類特定人群設計適合他們的書單,并建立一個開放式的數據庫。但從現狀看,以企業高管、白領等為代表的人士平時幾乎沒有逛書店的時間,卻有著很大的圖書消費需求,這也是“職業配書人”這個職業在崇尚自由職業的年輕人群體中受歡迎的原因。
而借助新媒體的影響圈子和技術基礎,一些媒體集團也開始研究起了定制服務。時尚集團就曾依據自己APP客戶群的反饋意見,推出過一些定制性的妝容指導線下活動。
盡管定制業態目前還在摸索階段,尚未形成一種成熟且大規模的商業模式,但業內認為,定制服務將圖書營銷帶入了個性化服務甚至是一對一營銷的階段,會成為書業利潤的新渠道。廣東學而優書店企劃部陳伏明、北京風入松書店副總經理劉光苗、北京王府井書店宣傳企劃中心李敏躍等人認為,從純理論角度分析,這種模式無疑具有重要價值。但依目前情況看,過于個性化的服務增加了服務成本和管理的復雜程度,對更多的讀者來說可能會為過于復雜的選擇而不知所措。(中國文化報 文化財富周刊 供稿 記者鄭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