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青銅峽鋁業集團有限公司,記者看到一根根鋁正在被捆好運走。由于進行了預焙槽擴容改造,每噸純鋁的耗電量從原來的1.6萬度下降到1.45萬度,輔助原料氟化鹽從原來的45公斤下降到20公斤,陰極消耗從原來的500公斤下降到400公斤,產量卻從原來的10萬噸提高到16萬噸。雖然技術改進了,單位GDP能耗降低了,但是由于受市場價格刺激,產量提高了60%,總的能耗反而比以前要高。
今年一季度能耗增長再次快于GDP增長。其中全社會用電增長14.92%,占用電最大比例的工業用電增長16.83%。這之中重工業用電增長18.1%。其中超過全國平均用電增幅的15個省份,全部來自中西部,寧夏、內蒙古、云南、山西等省份用電增速都在20%以上。
寧夏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十一五”時期,寧夏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5%,低于全國指標五個百分點。但記者近期在西北調研中發現,以寧夏為代表的西北地區,節能降耗形勢依然很嚴峻。
西部節能降耗到底難在哪
統計數據顯示,“十五”期間,寧夏GDP雖然年均增長10.9%,能源消費年均增長卻高達23.4%,工業電耗占全區總電耗比例超過76%,是典型的資源消耗型發展模式。但寧夏部分接受采訪的干部認為,對于寧夏重工業的發展,有必要區別對待,不能全部否定。 為什么要區別對待?因為寧夏有著豐富的煤、電石、硅鐵、鐵合金、電解鋁資源優勢,高能耗產業都是寧夏的優勢項目,而且都是地方政府的財政支柱,如果把這些企業全部關停,將影響寧夏經濟的發展。
同時,部分干部還強調,寧夏的這些重化工產業,每噸單耗在行業內部并不高。舉例來說,電解鋁在寧夏每噸單耗被控制在平均1000度以內,電石每噸電耗控制在平均4380度左右,鐵合金控制在8700度左右。這些重要的耗能產品寧夏耗能都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它們是國內所急需的工業初級產品,對全國經濟發展的貢獻顯而易見。
在這種觀點的指導下,部分地方干部認為,寧夏目前產業結構的調整,不能一味放棄自己的資源稟賦,如果一味考慮降低能耗,就會丟失自己的優勢。于是,寧夏經委的降耗工作就從調整產業結構變成了提高門檻:淘汰60萬噸以下的電石生產能力、八萬噸以下的電解鋁生產能力、50萬噸以下的鐵合金生產能力以及立窯水泥生產。
強調技術節能更強調延長產業鏈
記者調研發現,西北地區并不是沒有開展節能降耗的工作,只不過地方上更強調經濟的發展。比如寧夏經委提高高耗能產業門檻,比如詳細分解降耗指標到大型工業企業,再比如強調通過技術進步節能,都取得了不小的進展。尤其是技術節能工作成效很大,因為進行技術改進不僅能降低能耗,還可以降低企業的成本。
“自從我們將兩臺半密閉式電石爐改成了密閉電石爐,每噸電石生產成本至少降低220元錢。”寧夏大地集團董事長魏彥輝對記者說。作為全國“千家企業節能行動”實施單位,大地集團在全國首家使用了全密閉電石爐,目前已經投入兩臺,另有四臺在改造。
技術改造在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同時,也降低了能耗。魏彥輝給記者算了一筆能耗賬:半密閉電石爐生產每噸電石需要3500度電,700公斤蘭炭,960公斤白灰;全密閉電石爐每噸只需要3100度電,600公斤蘭炭,900公斤白灰,還可以回收尾氣400立方米,并且白灰和蘭炭粉末可全部回爐利用,沒有浪費。
但是,相對于這些節能降耗工作,寧夏更強調的是要延長初級產品的產業鏈。“對于像寧夏這樣經濟增長比較依賴資源拉動的地區,要想實現節能降耗,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延長能源工業的產業鏈,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在同等能耗下,工業產值增加,也就相應地降低了單位GDP的能耗。”寧夏經委副主任王永耀這樣對記者說。
在這種思路指導下,寧夏現在正全力打造能源重化工基地——寧東基地,計劃“十一五”期間投資超過1000億元,引進國外先進煤化工技術,生產甲醇、二甲醚、煤變油等產品。按照規劃,2010年以前,在寧東基地5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將會集中1500萬噸至2000萬噸煤化工產品。到2020年,產生效益每年的增加值在800億元到1000億元之間,相當于全區去年經濟總量的1.5倍。 在寧夏能源化工基地,記者看到煤基二甲醚工廠正在進行最后的裝配操作。這個預計一個月后投產的工廠年生產二甲醚達21萬噸,硫磺0.55萬噸,是目前國內產量最大的一個甲醇—二甲醚聯合生產項目。
高耗能省區節能降耗仍待破題
“這些高耗能地區,能耗降不下來,關鍵不在于面臨種種困難,而在于觀念還需要進一步轉變。”有專家這樣對記者說,“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之所以嚴厲地規定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指標,并不惜把GDP的增長預期降低,就是因為現在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已經不是經濟增長速度不快,而是資源和能源消耗太多,環境污染嚴重,難以為繼。”
而且,在節能降耗方面,西北地區其實大有可為。國家統計局根據經濟普查數據研究發現,如果計算能源效率絕對趨同的節能潛力,西北地區以陜西為目標,內蒙古的節能潛力為50%,甘肅為35%,青海為43%,寧夏為73%,新疆為19%。如果這一數據擴大到全國,以全國能源消費效率最高的福建為參照,陜西的節能潛力為62%,新疆為69%,甘肅為75%,青海為78%,內蒙古為81%,寧夏為90%。
有專家提出,西北地區要想落實好國家節能降耗的措施,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抑制產能過剩行業發展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力度。由于近年來資源和原材料價格高漲,這類生產行業大多產能過剩。而這些產能過剩行業又與高耗能行業基本重合。數據顯示:2006年,我國煤炭行業投資增幅高達33.4%,原煤產量增長11.9%,增幅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問卷調查顯示,在電力、鋁冶煉、煤炭和煉焦行業中,沒壓縮改擴建項目的大中型企業所占比重較高,分別為64.8%、61.5%、55.2%和50%。電力、鋁冶煉和煤炭、煉焦,都是西北地區的重點工業。
更重要的是,要從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入手,切實降低能源消耗水平。最近幾年,我國能源消耗水平居高不下,最根本的原因是,經濟的高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高投資支撐的。高投資無疑需要某些高耗能行業,如鋼鐵、水泥、電力、化工原料等行業的高增長,反之將無法平衡社會供需,也無法實現經濟高增長的目標。所以,降低能源消耗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要切實改變目前這種經濟增長方式,合理調配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從而達到調整產業結構、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記者:方燁 馬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