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節能減排政策性措施表示認可的同時,專家們也表示,還應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體系的政策體系,重新構建國民經濟的成本價格體系
一票否決!對于那些未來若不能完成節能減排目標和任務的地方政府領導人和千家重點耗能企業中的國有企業負責人來說,又一個讓他 們有強大壓力的剛性考核制度出臺了。
日前,超過18000字篇幅,由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能源辦和環保總局聯合提出節能減排、監測和考核體系實施方案,并由國務院批轉,我國節能減排進入實質性的“硬碰硬”階段。
形勢緊迫
中國政府網23日發布《國務院批轉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通知稱,國務院同意發展改革委、統計局和環保總局分別會同有關部門制訂的《單位GDP能耗統計指標體系實施方案》、《單位GDP能耗監測體系實施方案》、《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實施方案》(下稱“三個方案”)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辦法》、《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辦法》、《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下稱“三個辦法”)。
通知要求各地,要“充分認識建立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首次雙雙下降。但國家環保總局總量辦副主任趙華林指出,減排形勢依然嚴峻,環保任務相當繁重,實現“十一五”污染減排目標不容樂觀。
據趙華林介紹,目前我國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其中,COD(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位于世界第一,2005年為1414萬噸,2006年為1428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位于世界第一,2005年為2549萬噸,2006年為2587萬噸;溫室氣體2001年為28億噸,2005年為53億噸,而2006年全球排放量為300億噸。據世界能源委員會統計,我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3.5%。
趙華林用“污染減排任務空前繁重”來描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據測算,如果2010年我國單位GDP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新建項目環保措施都落實和GDP年均增加10%的情況下,要實現減排目標、二氧化硫和COD需要從老污染源中分別減排670萬噸和570萬噸,相當于2005年排放量的26.3%和40.3%。
“我們的任務是不但要把新增的全部抵消掉,而且還要再削減10%。”趙華林說。
“國務院節能減排新措施的出臺,反映了我國嚴峻的環境和能源形勢。”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法案室主任孫佑海說,“十一五”規劃到目前已實施了一年半,但節能減排形勢嚴峻。
“如果我們不下更大的決心,不投入更大的力量,那么,‘十一五’規劃確定的節能減排目標就將難以完成。”孫佑海說,如果出現這個結果,不僅會損害中央政府的威信,而且在國際上也將造成不良影響。
嚴格問責制
國務院通知指出,按照“三個方案”和“三個辦法”的要求,旨在“全面扎實推進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體系的建設”。
《單位GDP能耗統計指標體系實施方案》的總體思路是根據各級能源消費總量的核算方法,從能源供應統計和消費統計兩個方面建立健全能源統計調查制度。《單位GDP能耗監測體系實施方案》的總體思路是在建立健全能耗統計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通過對各項能耗指標的數據質量實施全面監測,全面、真實地反映全國、各地區以及重點耗能企業的節能降耗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
而《單位GDP能耗考核體系實施方案》則有了更大的創新。這份由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方案將各省(區、市)人民政府(下稱“省級人民政府”)和千家重點耗能企業列為考核對象,考核內容主要包括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和落實節能措施情況。
而國家環保總局提出的《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明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的責任主體是地方各級人民政府。
對各地區節能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結果經國務院審定后,將交由干部主管部門依照相關規定,作為對省級人民政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實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對考核等級為未完成的省級人民政府,領導干部不得參加年度評獎、授予榮譽稱號等,國家暫停對該地區新建高耗能項目的核準和審批。對千家企業中的國有獨資、國有控股企業的考核評價結果,由各級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作為對企業負責人業績考核的重要依據,實行“一票否決”。
“堵”“疏”之爭
在對節能減排政策性措施表示認可的同時,專家們也表示,應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體系的政策體系,重新構建國民經濟的成本價格體系。
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黃浩濤日前在“中國節能減排論壇――2007”開幕式上表示,減少污染排放是企業外部性問題。改善環境會增加社會福利,但會增加企業的成本。這就需要政府制定相關經濟政策,引導企業通過污染減排降低成本。他認為,建立嚴格的污染排放稅(費)制度和實施有償污染排放政策,并認真執行,才是污染減排的根本途徑。
中國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中心主任齊建國也表示,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污染治理都是經濟問題。經濟問題必須用經濟手段去解決。違背經濟規律,過分強調行政的力量,不是節能降耗和保護環境的長效機制。
國家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綜合政策研究室研究員孔志峰在17日召開的“2007第三屆綠色財富(中國)論壇”上也表示,一些地區考核指標轉化后,節能減排措施變成了減少GDP,減少地方財政收入(或加大地方財政支出)、減少企業利潤的措施。這種措施的政策導向,與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目標,與當前政策的政績考核體系存在著較大的矛盾。這既是當前節能減排措施到位困難的原因,也反映了我們在研究制度節能減排時思路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孔志峰認為,這種以“堵”、“限”和“壓”等消極性手段為主的措施,難以調動各級政府和企業的積極性。因此,如果單純地把這些措施直接地貫徹下去,就很難納入地方政府的工作日程,節能減排工作的難度也會相應增加。(章軻)
|